【科技小辭典】超越通用晶片:一文看懂ASIC高效能的秘密與產業新趨勢

記者孫敬/台北報導

2023年,輝達(NVIDIA)推出AI專用特殊應用積體電路(ASIC, 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晶片(如H100),強化並帶動OpenAIAWS擴大語言模型運算效能,客製化晶片需求提升同時,亦成為企業數位轉型的核心競爭力,隨著這股浪潮吹向台灣、韓國、中國等地發展ASIC設計與製造,預示著全球半導體版圖將迎來新一輪的結構重組。

延伸閱讀:【科技小辭典】AI時代的光速引擎 矽光子原理、優勢與技術挑戰

晶片
ASIC的發展背後印證出AI高速發展的趨勢。(圖/科技島圖庫)

ASIC嶄露鋒芒:客製化晶片引領新一波數位轉型

在過往還沒有ASIC的日子,CPU(中央處理器)或GPU(繪圖處理器)就像一把功能多樣的「瑞士刀」,什麼都能做,但不一定專精,但ASIC則像專為某項任務打造的「專業工具」,例如:專為開瓶設計的開瓶器。雖然功能單一,但效率和專精度遠超過CPU跟GPU。

ASIC是針對特定目的設計的客製化晶片,相較於通用型晶片,在運算效能與功耗方面展現出更高的效率,現廣泛投入在人工智慧(AI)高效運算、5G/6G通訊、汽車電子、物聯網(IoT)與資料中心等領域,依據客製化程度,可分為全客製化和半客製化,不論是哪種,都與通用型晶片或彈性較高的可程式化邏輯閘陣列(FPGA) 有所區隔。

由於其最佳化設計,ASIC能在特定應用中提供無法被通用晶片取代的運算效益與成本優勢,因此受到眾多科技巨擘與新創企業的青睞。近年來,AI用ASIC(如Google的TPU)、車用感測與自駕控制器、加密貨幣挖礦晶片等正迅速成為產業發展的主流。

CPU、GPU and ASIC
ASIC未來有望取代CPU、GPU。(圖/AI生成)

解密ASIC:專屬設計創造極致效能

端看ASIC產業發展,主要依賴專業設計與量產分工,核心收費結構涵蓋「一次性非經常性工程費」(NRE, Non-Recurring Engineering),可以把它想像成晶片設計的「開模費」或「研發成本」,這筆費用只需要支付一次,涵蓋了從概念到設計完成的所有初期投入。此外,後續量產時還會按晶片銷量或製造良率收取抽成。

通常,設計服務公司(Design House) 專注於需求分析、架構設計、暫存器傳輸層級(RTL)開發與驗證,完成設計後會將設計檔(稱為「流片」或Tape-out)交由專業晶圓代工廠如台積電、聯電負責量產,這種「設計+製造」分工模式,提升了專案彈性與生產效率。

國際積體電路(IC)大廠如博通(Broadcom)和邁威爾(Marvell),則透過強大的矽智財(IP)庫及設計服務,創造出IP授權費與NRE雙重營收來源,台灣亦發展出具備專案管理靈活、設計成本優化特色的服務模式,這使得許多國際客戶,特別是新創企業或預算有限但有特殊晶片需求的公司,能以更合理的成本實現他們的客製化晶片夢想。技術演進使IC設計服務也逐步導入模組化IP授權、軟硬體平台化與長期維護等新的獲利模式,進一步構築更具韌性的商業基礎。

ASIC產業鏈解構:設計服務與晶圓代工的協作生態

台灣憑藉完整的半導體產業鏈,從IC設計、晶圓製造到封裝測試,已成為全球最重要的專用晶片生產樞紐。指標性品牌如世芯-KY、創意(Alchip)、智原(Faraday) 等IC設計服務公司,以及聯發科、神盾集團/芯鼎等IC設計公司,在AI加速器、雲端運算、資料中心、自駕車與高頻通訊等領域,與國際知名企業如亞馬遜網路服務(AWS)、Google、輝達等保持深度合作。

  • 世芯-KY:近年積極參與AWS的AI加速器專案,並布局先進的N5A車用ASIC製程,營收動能強勁。
  • 創意:長期深耕高效能AI ASIC訓練與推論晶片,是全球領先ASIC設計服務廠商之一,與美系AI大廠合作緊密。
  • 智原:結合IP授權與客製化IC設計服務,強化其在車用AI與物聯網方案的優勢。
  • 聯發科:已切入AI與雲端ASIC領域,預期其相關業務將在2025年後大幅成長。

至於護國神山台積電的角色,其領先全球的3奈米、5奈米等先進製程製造能力,以及CoWoS等先進封裝服務,可支援本土設計服務公司完成先進晶片的量產。

台灣ASIC實力:完整產業鏈鑄就全球領先地位

許多人不知道的是,台灣在全球ASIC產業鏈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優勢主要體於:

  • 完整產業鏈整合:台灣擁有從IC設計、先進晶圓製造到封裝測試的一條龍完整半導體生態系統。高度垂直整合使企業能快速從設計到量產無縫接軌,顯著壓縮產品上市時程與開發風險。
  • 國際合作緊密:台系設計服務公司與台積電等晶圓代工廠的協同作業效率,使其成為國際雲端服務供應商(CSP)和AI巨頭的首要合作夥伴。這種「設計+代工」策略,讓台灣在面對客製化需求時,具備快速響應的能力與彈性。
  • 技術創新能力:台灣持續推動先進製程(如3奈米、5奈米)的研發與量產,同時積極導入EDA工具雲端化、AI輔助設計以及IP模組化等創新技術。這不僅協助國際客戶快速實現最新的AI與車用解決方案,也為產業注入新的成長動能。

展望2025:ASIC的黃金機遇與挑戰並存

ASIC產業在未來幾年將持續快速發展,預期2024至2030年的年複合成長率(CAGR)可達到38%。這種爆發性成長主要源自:

  • 先進製程驅動效能革新:AI訓練、推論晶片、邊緣AI、以及資料中心對高效能ASIC的需求持續成長。2025年隨著台積電CoWoS先進封裝產能的擴增,加速ASIC晶片導入先進製程,進一步提升效能並縮短製造時程,更強大、更智慧的AI應用,從智慧手機、無人駕駛到智慧醫療,都將因ASIC的進化而加速實現。
  • 服務商業模式創新:模組化IP授權、設計-代工一體化平台以及AI設計自動化工具的普及,正有效降低ASIC開發門檻,為台灣企業爭取新客戶提供助力。
  • ESG永續設計強化:全球對氣候變遷與永續發展的關注,促使ASIC產業也積極投入低功耗設計、環保材料應用與碳足跡管理。台灣業者正透過製程與設計的優化,達成節能減碳目標,此舉不僅符合法規要求,也成為吸引國際訂單、提升企業競爭力的新驅動力。
  • 全球供應鏈重組帶來的機遇:美國CHIPS法案、中國IC自主化、歐盟半導體策略等政策,促使各國加速本土IC產業鏈的建設,這為台灣ASIC設計服務業者提供了擴展市場與技術合作的新機會。同時,市場預期2025年ASIC出貨將進入成長快車道,滲透率有望顯著提升,將成為繼AI伺服器之後的重要市場題材。

然而,ASIC產業仍面臨多重挑戰:高昂的設計成本、漫長的研發週期、核心IP掌握的困難度、以及全球半導體人才的短缺,地緣政治(如美中科技戰)也可能導致供應鏈的不確定性與技術壁壘。面對這些挑戰,除了產業的持續投入,學術界的人才培育與政府的政策支持(例如研發補助、人才引進計畫),將是確保台灣ASIC產業永續發展與鞏固全球競爭優勢的關鍵。

瀏覽 184 次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