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籲制定法律效力太空條款 避免軌道塞爆

編譯/李寓心

近幾年,在太空產業興盛的同時,有些淘汰和損壞的儀器,卻長期滯留於軌道上,形成高速運轉的太空垃圾,對外太空的環境,造成汙染。因此,隨著衛星數量的增加,專家認為,全球應共同制定,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國際條約,以保護軌道環境。

專家籲制定法律效力太空條款 避免軌道塞爆。示意圖/123RF

根據報導,目前在低地球軌道(LEO),大約有9千顆的衛星,環繞著地球運行,但按照現在的太空市場趨勢,以巨型衛星群為發展目標,估計在2030年,衛星的數量,可能會突破6萬顆。其中,還包含Space X對外宣稱,在2026年將完成12,000顆的衛星發射,目前則已經累積近3千多顆。

雖然外太空看似浩瀚無垠,但實際上,這些衛星都聚集在,離地球不到1,000公里的軌道,除了現在正運行的衛星之外,還散佈著各種報廢的太空零件,尤其是冷戰時期的太空競賽中,所殘留下來的太空垃圾,目前估計還有100多噸,未追蹤到的太空碎片在軌道上。

因此,一群來自航太工業和海洋科學的專家們認為,人類應該吸取多年來,從海洋中得到的教訓,如同近期,各國就海洋保護的公海條約,達成開創性的協議。英國普利茅斯大學的海洋科學博士Imogen Napper說:「現在我們還有一個機會,可以對未來的太空環境,產生積極性的影響,若不趕快展開討論,對未來將會造成巨大的混亂。」

Napper認為,條約內容應包含罰款和其他獎勵措施,因為衛星製造商和供應商,必須對日益嚴重的太空危害,負起相對的責任,同時應明確要求該機構,將軌道上的舊衛星移除,並清理衛星碰撞時所產生的碎片。Napper補充說:「我們須以科學為依據,集體合作,不應該低估延遲保護地球軌道的代價。」

對此,英國諾桑比亞大學太空政策專家Christopher Newman教授說:「制定一項全球性的條約,絕非易事,因為最需要妥協的國家,恰好是地緣政治上的對手。」並指出,無論是具有約束力的國際條約,還是一系列,不具有約束力的軟性協議,各國都不得不面對太空垃圾的問題,因為在軌道上發生重大的碰撞,可能會帶來經濟和環境上,毀滅性的破壞。

資料來源:The Guardian

瀏覽 578 次

覺得不錯的話就分享出去吧!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