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晶片關稅調查「兩週內公布」 對台灣半導體產業衝擊有多大?
記者彭夢竺/綜合報導
美國商務部今年4月以國家安全為由,依《貿易擴張法》第232條規定,對進口半導體展開調查。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近日表示,將會在兩週內公布調查結果,可能為徵收晶片關稅鋪路。

川普今年2月揚言要對半導體徵收25%關稅,美國商務部在4月啟動「232調查」,內容涵蓋矽晶圓等晶片零組件、晶片製造設備,以及半導體下游產品。此舉目的在於提高美國國內半導體生產能力,以降低對進口產品的依賴,並檢視是否有必要實施關稅、設定配額等額外貿易措施,以保護國家安全。
延伸閱讀:關稅風暴再起?川普政府兩週內揭曉半導體國安調查報告
根據《路透社》報導,盧特尼克近日在川普跟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召開會議後對記者表示,川普政府即將在兩週後公布對於半導體進口的調查結果。他強調,這項調查是歐盟尋求更廣泛協商的關鍵理由之一,可以一次解決所有議題。
川普則說,許多公司將在美國投資半導體製造業,包含一些來自台灣和其他地方的公司,以避免受到新關稅的打擊,而馮德萊恩「以一種更佳的方式」,避免了即將實施的晶片關稅。
對此,台灣經濟部28日表示,半導體晶片直接出口美國的占比有限,且先進製程技術台灣佔全球領先地位,影響較小。至於成熟製程則以高附加價值的利基型產品為主,在市場競爭下,是否會影響業者議價能力須再觀察。
瀏覽 240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