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鄧天心/台北報導
攸關台灣通訊韌性的低軌通訊衛星計畫,政府除與國際通訊衛星公司合作,亦打造自主低軌通訊衛星,進而提升國內相關產業發展,打進國際太空產業鏈。
為使業界充分瞭解「通訊衛星製造產業化平台」招標內容與參與方式,國家太空中心(TASA)7日在科技大樓舉行說明會,吸引包括電子五哥在內共45家廠商百餘人參加,現場座無虛席,與會者提問及交流踴躍。
TASA主任吳宗信表示,藉由「通訊衛星製造產業平台」培養製造系統整合能力廠商,鏈結上下游,深化具規模的企業競爭力,「把環境建構好,陪伴台廠孵育」。(圖/太空中心)
延伸閱讀:韋伯望遠鏡驚人發現!半人馬座阿爾法星A旁疑有巨型行星運行
TASA低軌通訊實驗衛星計畫主持人陳秀莉說明,TASA目前正在執行Beyond 5G(B5G)低軌通訊衛星實驗衛星計畫,包含2顆衛星,當中1A的通訊酬載由美國通訊酬載廠商Cesium Astro得標,1B酬載由TASA主導,與國內廠商、大學與研究機構共同合作。而「通訊衛星製造產業化平台」則包含4顆低軌通訊衛星,由TASA輔導台灣產業打造。
陳秀莉說,「通訊衛星製造產業化平台」目的除使台灣產業界具備衛星系統整合能力,更將成為驗證平台,協助台廠進行長久以來缺乏的在軌驗證。此外,平台也將進行雷射光通訊與衛星間換手(hand-over)等端對端通訊實驗。
TASA指出,「通訊衛星製造產業化平台」預算總計24.9億元,第一階段遴選4家廠商設計,依據設計內容再擇優兩家接續打造4顆通訊衛星。得標廠商需要執行衛星設計、製造、驗測、發射、在軌操作一年後交付。在軌操作過程將驗證通訊網路通訊系統、終端設備、衛星酬載驗證工作。藉此培養台廠具備完整的衛星系統設計、整合、驗證能力,包含衛星操控能力。
TASA主任吳宗信表示,衛星產業分四大區塊,衛星製造、發射服務、地面設備、衛星資料應用四大區塊,台灣主力一直在地面設備,然而去年開始,衛星製造呈現倍數成長,顯示台廠開始接受國際衛星公司的OEM 訂單。因此去年國科會召開SRB會議決議加速推動台灣低軌道衛星產業發展,藉由「通訊衛星製造產業平台」培養製造系統整合能力廠商,鏈結上下游,深化具規模的企業競爭力,「把環境建構好,陪伴台廠孵育」。
TASA產業推動處長廖榮皇表示,「通訊衛星製造產業化平台」除滿足國家需求,還協助台廠培養能力,「未來可以做生意」。當廠商執行專案,會需要進行太空環境測試,可以在TASA進行測試;TASA的工業服務包含產品銷售、衛星系統整合顧問、衛星操控服務等。
說明會現場與會廠商針對通訊酬載規格、跨軌通訊、空對地通訊等技術提問,也有產業代表關心編隊飛行的操作模式。TASA則逐一回覆,並強調在此計畫中,TASA將整合國內衛星設計、製作、測試、風險管理等資源,陪伴得標廠商完成此計畫,將累積三十多年的衛星製作經驗傳承給台灣產業界。
「通訊衛星製造產業化平台」8月27日截止投標,預計評審後9月決標,2029年發射,在軌保固1年、衛星任務3年。詳情請見「通訊衛星製造產業化平台計畫」採購專區公告https://w3.tasa.org.tw/sseo/Tender/index.shtml?show_type=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