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小聚】從講清楚到聽得懂:破解溝通三大迷思,對齊工作認知

記者孟圓琦/台北報導

想要在工作上有效跨部門溝通協作、提高最終目標的可行性嗎?8月場「科技小聚」特別邀請到來自新商業學校的郭紹寬與Hahow for Business的張智鈞,攜手為你破解職場溝通盲點,幫助管理者深入了解成員動機;再向上推展至跨層級溝通,解析基層、中階與高階主管的思維差異,提供具體方法,讓溝通不再是資訊傳遞,而是驅動組織改變的關鍵力量。

202508 1
科技島科技小聚8月場邀請Hahow for Business的張智鈞,以及新商業學校的郭紹寬來分享。(圖/科技島)

郭紹寬指出,許多人認為團隊績效問題,是來自於跨世代溝通困難,例如Z世代的年輕人不愛加班、只想遠端工作等。然而,透過分享真實案例,講者指出這些特質與年齡無關,而是源於個人的「多元價值觀」。軟體工程師、行政助理、業務等不同年紀、不同職位的人,可能都會有不加班、支持遠端工作或積極參與公司活動的特質。這些行為都與個人經歷和社會變遷有關,而非單純的年齡差異。因此,真正的挑戰在於如何管理多元價值觀─「從『管理世代』到『管理個體』」,而非區分不同世代。

延伸閱讀:【科技小聚】AI浪潮下的學習革命!不只是培訓 而是翻轉未來

202508 2
郭紹寬分享到:「多元價值觀的判斷方式,包含日常做觀察,以及工作成果的交付」。(圖/科技島)

管理個體的關鍵:一對一會談(One-on-One Meeting)

為了有效管理個體,講者建議使用結構化的One-on-One Meeting作為核心工具。這場會談的目標是深入了解每個團隊成員的價值觀、工作動機與職涯期待。

一個完整的 One-on-One 表格應包含:

  • 會議前準備:

    檢視上次績效、KPI成果、以及成員的近期狀態。

  • 會議中探討:

    透過「工作回顧」、「發展探索」、「價值觀探尋」及「職涯期待」四個面向的提問,理解成員的挑戰、成長需求、工作動機(例如為了錢、職位或個人挑戰)以及未來目標。

202508 3
(圖/科技島)

從個體到團隊:運用教練框架(GROW Model)

當你掌握了每個人的價值觀後,下一步就是將個體凝聚成團隊。講者推薦使用GROW Model(成長對話模式)作為管理思維框架,並以此引導團隊對話,將個人的動機與團隊的共同目標結合。

  • Goal(目標)
    確認個人在工作上的成長機會與意義,如:現在的挑戰是什麼?需要哪些支持?
  • Reality(現實)
    了解成員對自身能力與專長的評價,可能想要什麼成長機會?
  • Options(選項與障礙)
    探討可行的解決方案與面臨的挑戰,包含在這份工作最想得到什麼(錢、職位、挑戰、歸屬感…)?
  • Will(意願與前進道路)
    引導成員制定具體的行動計畫:6–12 個月後,自己希望在哪裡?

結合AI:打造個人化管理導師

  1. 設定AI人設:

    賦予AI一個明確的身份背景(例如資深業務主管),讓它能從特定角度提供建議。

  2. 明確任務指令:

    以結構化、有條理的方式向AI下達任務,例如「請根據我提供的 One-on-One 紀錄,分析成員的價值觀並提供發展建議」。

  3. 提供資料庫:

    將 One-on-One 的表格紀錄、會議筆記等資料提供給AI,讓它能進行深度分析,並以 GROW Model 的教練框架給出回饋。

透過這種方式,AI將成為你的個人化管理導師,協助你分析成員動機、提供工作指導,並將個體的多元價值觀凝聚成團隊的共同目標,最終提升整體績效。

 

在職場中,溝通往往決定改變能否真正發生。 Hahow for Business商業開發經理張智鈞,也對此提出三大迷思與三種應對方法,提醒別再陷入「我已經講清楚了」的錯覺,而是要理解對方立場,調整說法。並進一步將基層、中階、高階主管所在乎的地方做拆解,提供可立即套用的實務框架,有助於把學到的方法轉化為行動,讓溝通從資訊傳遞升級為驅動組織變革的力量。

  1. 不同層級主管的溝通方式與應對

  • 了解基層、中階、高階主管的在乎點、知識能力與溝通風格
  • 學會如何調整自己的說法,讓他們聽得進去
  1. 結合自身工作任務與溝通方法

  • 回顧自己的日常工作,試著把今天學到的方法套進去
  • 想想未來在哪些場景可以實際運用
  1. 重新拆解對方的立場與溝通要素

  • 溝通常常失敗是因為沒有理解對方的立場
  • 先問清楚、理解,再去調整自己
202508 4
(圖/科技島)

三大迷思與常見錯誤

  1. 我已經講清楚了,對方應該照做:

    溝通目標不是「說清楚」,而是「理解對方」並調整自己

  2. 我覺得很重要,對方也應該覺得很重要:

    不同部門、層級的優先順序不同,得找到雙方的「交集點」

  3. 對方不專業、理解不足,所以做不好:

    問題往往是「認知不同」,需要對齊彼此的定義與用字

三種主管的特性

基層主管

  • 在乎:執行力、速度、效率、成果。
  • 知識能力:專業技能、執行知識。
  • 溝通要點:把話說具體、指標清楚,避免模糊。

中階主管

  • 在乎:把策略轉換成計畫、營收成長、成本降低
  • 知識能力:人際溝通、人際協調
  • 溝通要點:對齊任務優先順序,清楚表達對組織的影響

高階主管

  • 在乎:市場、成長曲線、新的機會
  • 知識能力:決策、創新、批判思考
  • 溝通要點:突出大方向與未來價值,而非細節

你可以扮演的三種角色:

  1. 學習者

    專心聽,理解方法,把重點交給 AI 幫忙拆解

  2. 連接者

    把今天學到的跟自己日常工作連起來,馬上找應用場景

  3. 教學者

    回去跟同事或部屬分享,建立共同語言與行為

Loading

在 Google News 上追蹤我們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