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殖民火星首站曝光!選錯地點 你可能不是先鋒而是先烈

記者林育如/編譯

人類距離移民火星,已經不再只是科幻小說情節,但問題來了──我們要在哪裡落地生根?整顆火星廣闊無垠,沒人蓋過房子,沒人畫過地圖,看似任君挑選,但其實要在這顆紅色星球上「活得下來」。《Universe Today》報導指出,你得先解決三個最現實的問題:水、陽光與輻射防護。

h1 1
移民火星,已經不再只是科幻小說情節。(圖/AI生成)

首先是水。這不只是喝的問題,你需要水來種菜、做清潔、維持衛生,甚至用來做火箭燃料──火星大氣主要是二氧化碳,只要搭配水,就能合成出甲烷與氧氣,未來如果要回地球,水就是燃料的來源。問題是,大多數水都藏在火星的極地或中高緯度地區,以冰的形式存在。極地雖然水多,但太陽能太弱,根本沒辦法好好發電或種植作物。你想活下去,不能只追水,還得追光。

陽光是第二個關鍵。在火星,太陽比地球上暗了三分之一左右,你需要更多的太陽能板來供電,還得不斷清理上面積的火星塵埃,因為這裡經常會有遮天蔽日的大型沙塵暴。太陽光不只是用來發電,還是你種菜、維持作物光合作用的重要能源。

延伸閱讀:
小行星短暫繞地球 太空採礦商鎖定天外金礦
台北國防展登場!AI無人載具、低軌衛星亮相 台美軍工連手引全球關注
事件視界望遠鏡最新發現:黑洞磁場竟翻轉方向

第三,則是最致命也最難搞的輻射。火星幾乎沒有大氣層,也沒有地球那樣的磁場來擋住宇宙射線和太陽風。任何暴露在地表的人都得面對持續的高輻射環境。要解決這個問題,你得住在地下。極地冰蓋確實可以提供天然的輻射屏障,但它缺乏陽光,不適合作為初始基地。而且,目前人類在火星的鑽掘技術還很有限,例如 NASA 的 InSight 任務鑽探深度不過 30 公分就卡住了,挖地自建地下城,暫時還是天方夜譚。

科學家提出,最佳落腳地點是在「中緯度地區」,兼顧水資源與太陽照射。其中兩個熱門地點浮上檯面。第一是阿卡迪亞平原(Arcadia Planitia),這裡地形平坦,冰層豐富,但缺乏遮蔽,容易受沙塵暴影響。第二個是更被看好的德特羅尼勒斯台地(Deuteronilus Mensae),位於火星北部低地與南部高地的交界,擁有峽谷、冰川與山丘等多元地形,不但能提供天然的地貌遮蔽,還擁有豐富的水冰資源,是目前最具潛力的初始據點。

然而,最有希望提供輻射防護的,還是火星上極為稀有的天然洞穴──特別是火山熔岩流冷卻後形成的「熔岩管」。這些洞穴有的位於地表之下,有的則有開口可直接進入。像是火星赤道附近的帕沃尼斯山(Pavonis Mons),就發現了疑似大型熔岩管結構,有潛力成為人類首個「地下火星村」的候選地點。

要在火星生存,選對地點不只是為了效率,而是生死關頭。別忘了,火星上沒有「方便商店」,沒有「緊急撤離」,更沒有「壞掉就送修」。落地點,就是你能不能撐過第一年、第一代的關鍵。想當太空拓荒者?別浪漫過頭,先找好洞穴和太陽,再帶上你的水濾芯。

資料來源:Universe Today

Loading

在 Google News 上追蹤我們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