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沒亞洲人不能運轉?6成AI資料中心 都仰賴亞洲零組件
記者鄧天心/綜合報導
AI熱潮正進入新階段,從晶片、雲端到能源製造,AI基礎建設投資持續加速,根據路透社10月31日報導,各大科技巨頭不斷擴大AI支出,使AI成為推動全球股市與企業投資的主力引擎。
晶片龍頭輝達(Nvidia)本週市值正式突破5兆美元,成為全球首家達成此里程碑的公司,也象徵AI時代的核心力量,微軟(Microsoft)與OpenAI則簽署新協議,強化後者募資能力,並為估值高達1兆美元的IPO鋪路,亞馬遜(Amazon)雖宣布裁員1.4萬人,但旗下雲端事業仍繳出近三年最強勁的成績。

延伸閱讀:
被OpenAI搶盡鋒頭?微軟更新Copilot AI瀏覽器功能 關注度不如以往
AI浪潮不僅限於科技圈,能源與製造業也積極跟進。據統計,本季超過百家非科技企業在財報中提及資料中心需求,從渦輪機大廠GE Vernova到重型機械商卡特彼勒(Caterpillar)都在擴張供應鏈。卡特彼勒的資料中心電力設備業務季度營收成長31%,執行長Joseph Creed直言「AI讓電力市場出現全新機會」。
投資人也改變觀察角度,不再只鎖定晶片與雲端,而是關注整體生態系。理財機構Wealth Enhancement Group投資經理Ayako Yoshioka指出,AI供應鏈如今橫跨能源、製造與冷卻技術,整個產業正從「核心科技」轉向「全產業共振」。
高盛(Goldman Sachs)預估,全球AI基礎建設支出到2030年可能達3至4兆美元;僅微軟、亞馬遜、Meta與Google母公司Alphabet四家,今年合計投資額就接近3500億美元。
AI建設熱同時推升亞洲出口需求。牛津經濟研究院指出,美國資料中心資本支出中,有約六成用於進口科技設備,主要來自台灣、南韓與越南。瑞士電梯製造商迅達(Schindler)執行長Paolo Compagna表示,AI將成為研發與創新的關鍵驅動力,公司已上修年度獲利預測。
根據LSEG資料,美國科技業營收年增15%,領先所有產業。蘋果(Apple)與亞馬遜皆計劃在2025年增資AI開發,後者明年資本支出更預估高達1250億美元。
自ChatGPT於2022年問世以來,全球股市總市值已增加46%,其中三分之一來自AI企業。然而分析師警告,AI晶片與伺服器更新速度極快,企業需更頻繁汰換設備,導致支出增速超前營收。
微軟上季資本支出飆至350億美元,引發外界質疑是否出現泡沫。面對這些聲音,微軟財務長Amy Hood回應:「我們原以為會趕上需求,但實際上仍遠遠不夠。」
企業也透過發債籌資AI建設。甲骨文(Oracle)上月發行180億美元債券,Meta更計畫募資高達300億美元,其股價消息出爐後一度下挫11%。
儘管投資速度驚人,經濟學家普遍認為AI發展仍在初期。Goldman估算,目前AI相關投資僅佔美國GDP不到1%,遠低於過去電力與網路泡沫時期的2%至5%。
Polar Capital基金經理Nick Evans形容:「我們才剛進入AI創新的早期階段,速度之快,前所未見。」
資料來源:Reuter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