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效率生活!從鞋帶到行程 都市職場人士的新武器

記者林育如/編譯

都市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專業人士的每一分鐘都像黃金般寶貴。從鞋帶換成鬆緊帶,到每天吃固定早餐,再到淋浴時刷牙,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習慣,其實正在悄悄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這股潮流被稱為「微效率」。它指的是透過微小的日常調整,節省時間與精力,累積起來能讓忙碌的都市人更從容、更有掌控感。《Economic Times》報導,孟買服裝品牌 WhySoBlue創辦人Shweta Shivkumar 兩年來每天固定吃兩顆蛋和吐司,雖然節省的時間有限,但讓早晨變得順暢,也為一整天的工作奠定穩定節奏。

6
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習慣,在悄悄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這股潮流被稱為「微效率」。(圖/AI生成)

微效率不僅體現在生活細節,也延伸到工作模式。班加羅爾 Weber Shandwick 副總裁 Pratvii Ponnappa 利用走路接電話、簡化午餐準備,把零碎時間轉化為高效片段;印度商學院的 Oindrilla Sarkar 則將大部分家務與餐食外包,把時間留給專注工作與自我沉澱。美國行為設計專家 Nir Eyal 指出,微效率的真正價值在於減少摩擦與認知負荷,但前提是先明確核心價值,否則只會成為「表面效率」。

在日常工作中,微效率的應用無所不在:CarPlay 快捷導航、隨處備好的充電器、語音筆記取代文字訊息、固定時間集中處理郵件……這些看似小技巧,實際上讓專業人士感覺生活更順暢,也能在繁忙工作中找回掌控感。然而,精神健康專家提醒,如果只追求結果而忽略過程,可能會加劇心理壓力。心理學家 Dr Bhavna Barmi 認為,微效率若用於創造生活呼吸空間,有助於心理健康;若只是追求效率,反而容易帶來疲憊。

延伸閱讀:
HR 的新戰場:AI不是敵人 而是升級工具
面試再厲害也沒用?CEO告訴你職場致勝關鍵竟是這個

生產力專家認為,微效率的意義不在於完成更多任務,而是支持有價值的工作。印度作家 Ankur Warikoo 和 HabitStrong 創辦人 Rajan Singh 強調,微效率更重要的是養成紀律與專注的心態,而非追求極端高效。微效率的興起,正反映都市人對生活節奏的重新定義:不靠大幅改變,而是用持續的小步驟,讓工作與生活更流暢、更有韻律。

微效率雖小,但它正悄悄幫助都市職場人士保持理智,提醒大家:掌控節奏、重視過程,才是真正的高效生活方式。

資料來源:Economic TimesWN.com

Loading

在 Google News 上追蹤我們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