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呂正華:AI學習、證照增強競爭力!
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秘書長呂正華表示,1111對產業人才培養不遺餘力。大家知道為什麼叫1111?每年1111都會在11月11日舉辦幸福企業頒獎。不僅於此,其實11月11日也是中華民國的工業節。
呂正華說明,目前工總共有一百五十九個不同的協會,有紡織、有石化、鋼鐵等,只要有工廠登記證的,都是在我們工作服務的範圍,所以有需要可以找工業總會。
他也表示,今天活動請到最好的老師,談到AI、數位,大家要了如何上得雲,還要出得了海,透過AI學習及各種證照考照,取得證照加薪,希望大家可以滿載而歸。
蔡宗翰:應訓練更多人建置LLM
蔡宗翰首先科普引爆生成式AI熱潮的ChatGPT本質並非聊天機器人、資料庫、搜尋引擎,而是LLM,簡單來說就是飽讀詩書的「文字接龍器」,從應聲蟲到可以實際應用,就像教小孩一樣,需要養成的過程,變換不同訓練教材,在基礎教育階段給予幾十兆大量語料,讓模型反覆練習文字接龍,中等教育、高等教育階段都要給予幾十萬筆資料,從可以回應指令,到學會人類偏好,給予品質更高的回應。


尹相志:AI通才比專才更吃香
尹相志以「讓生成式AI成為職涯成長最強助力」為題,他點出未來職場上因應有5項思維需要改變,包含「從專業分工轉向抽象泛化」、「從執行能力轉向溝通能力」、「用知識壓縮解決知識爆炸」、「從已知可控轉向機率分布」,以及「從提供答案轉向探索思路」。
尹相志提到,生成式AI讓創作的基本門檻變低,無關乎天賦、無關乎學習的專業,只要會與AI溝通,音樂白痴也可以創作歌曲上架到Spotify。「AI把世界的平均值拉高,但同時M型化也會越來越嚴重,因為會用AI跟不會用的人差距變大。」
Ray Wang:精省人力、提高效率 以達工作優化
資深解決方案架構師Ray Wang以「AI的商業應用案例與趨勢」為主題表示,AI市場潛力龐大,涵蓋眾多領域與需求。我們應該從融合生成式AI,提升消費者使用體驗的角度切入,並優先選擇具備較高價值的應用場景,逐步從內部可控的簡單環境,延伸到生產及實際運用環境中。這樣的策略有助於降低風險並提升落地成效。
Ray Wang強調,以工廠為例,應該著重於如何透過AI節省人力成本,提升工作效率,而非一味追求完全取代人力。他認為,AI更適合作為輔助工具,協助人員專注於更具創造性和判斷力的工作,達到人機協作的最佳效益。


Michelle Lin以「如何倍速成為炙手可熱AI人才」為題分享
Michelle Lin指出,根據AWS調查統計,台灣具備AI技術和專業知識的人才將獲得高達39%的薪酬漲幅,且不是只有技術人員,所有類型的員工都參與其中,非技術相關員工的AI工具使用率將增加1.6倍,增幅高於技術專業(1.4倍)和技術相關(1.5倍)員工。
生成式AI必備的技能非常廣,裡面包含政府單位、機器學習,還有transformation to model等內容,所以有相對應的認證顯得更加重要。AWS今年推出新的認證,有相對應的課程與專案可以幫助大家拿到認證,等級一共分成基礎級、助理級、專業級、專家級。
鄭惠如:跨領域、善用AI、熱愛學習成搶手人才
鄭惠如表示,隨著公司進行數位轉型,她擔任了產品負責人的角色,從使用者的角度出發,開發符合需求的功能。她提到,個人跨領域的學習與相關證照,使她能夠更有效地應對這些變化,並持續提升自身的專業能力。也因為在導入AWS CI/CD後可節省時間有空來思考創新。
擔任公司財務暨人資副理工作,又參加協會、也經營社群,具備多重身份的她,如何能夠工作與生活平衡。鄭惠如建議,可以多運用、勇於嘗試各種AI工具,如AWS的語言轉文字服務、生成式AI服務- Claude、Amazon Bedrock、簡報生成的Gamma等。懂得善用AI工具,能夠工作與生活平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