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協公布2025首輪「經貿指數」 高關稅、匯率波動被視為新常態

記者彭夢竺/台北報導

外貿協會28日公布2025首輪「貿協經貿指數」調查結果,此次調查特別聚焦美國對等關稅帶來的影響,結果顯示企業雖然對於短期前景趨於保守,但整體展現出積極調整的動能與韌性。

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對台灣課徵對等關稅32%。示意圖。(圖/123RF)
美國總統川普政策引發全球經濟動盪。示意圖。(圖/123RF)

相較去年底企業聚焦於通膨與競爭風險,貿協表示,今年的調查結果顯示,高關稅與匯率波動普遍被視為新常態,預示著國際經貿秩序的重組。面對國際變局,企業策略重心正從優化產品成本效能,轉向強化宏觀風險管理,並透過傳統的分散市場方法,與加強財務韌性、地緣分析能力等先進應對策略,在變局中開拓下個世代的競爭優勢。

延伸閱讀:SEMI對美稅遞交產業代表意見書 籲謹慎推動半導體關稅政策

值得注意的是,企業對於川普2.0對國際經貿格局的影響時長看法有明顯分歧,約6成企業預期影響集中在川普總統任期內,另外4成則認為將會更久,甚至代表新經貿秩序的開端。

面對全新經貿格局,企業開始對經濟波動高度關注。(圖/貿協提供)
面對全新經貿格局,企業開始對經濟波動高度關注。(圖/貿協提供)

此外,預期未來3年美國關稅平均可能增加超過20%的企業比例,是去年底調查時的3倍,顯示市場已經在考慮高關稅成常態的可能性。儘管如此,企業評估自身「關稅成本轉嫁能力」反而上升,「完全自行吸收成本」的比例下降,展現出企業正積極透過策略調整,提升其市場定價與供應鏈的應變能力。

在生產布局方面,多數企業對前往美生產仍保持觀望態度,但「已在美生產」或「計劃赴美」的比例合計增加至12.9%,「不可能」赴美的比例從去年底的21.1%下降至15.5%,顯示川普2.0影響下,企業在全球生產佈局考量上保持彈性。

在新的國際經貿結構下,企業正在調整其全球布局策略。(圖/貿協提供)
在新的國際經貿結構下,企業正在調整其全球布局策略。(圖/貿協提供)

除了關稅外,匯率也被視為可能影響未來經貿格局的關鍵變數。貿協表示,這次調查發現,企業對主要貨幣未來走勢預期出現顯著變化,新臺幣兌美元方面,預期穩定持平者較上期明顯降低,而預期貶值者較升值者多。

貿協指出,調查結果呈現了對台灣出口企業在對等關稅後的第一手考察,企業對前景看法趨於保守,並深刻體認到地緣政治等宏觀風險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企業也並未完全停滯,而是展現出策略調整的彈性與提升自身韌性的積極作為。如何應對短期波動並為可能的長期結構轉變做好準備,在變動的局勢中持續調整、轉型,尋求新的平衡點與發展契機,將是台灣企業展現實力與耐力的關鍵。

瀏覽 604 次

覺得不錯的話就分享出去吧!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