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宏金矽獎邁入25週年 清大、陽明交大借助AI摘鑽石大賞
記者李琦瑋/台北報導
「旺宏金矽獎—半導體設計與應用大賽」今年邁向25週年,日前舉行頒獎典禮。清華大學團隊作品「一個應用於中長距離傳輸之106.25-Gb/s PAM-4接收器於28奈米製程」為未來AI應用及3D晶片世代提供創新的解決方案,勇奪設計組鑽石大賞;陽明交通大學團隊作品「基於可程式化介電泳晶片的單細胞精準操控系統」,借助AI掌握免疫細胞療法,獲頒應用組鑽石大賞。

由旺宏電子及旺宏教育基金會所創辦的旺宏金矽獎,至今已連續舉辦25年不曾間斷,是國內規模最大、歷史最久、獎金最高的學生半導體競賽,累積已有超過2萬名師生人次、近6千支隊伍參賽,頒發近新台幣9千萬元獎學金,並培育超過1,000名AI人才及500名綠能人才。本屆共計有32所學校、271支隊伍報名參賽,除了AI作品參賽踴躍,其中應用組Biomedical生醫類別件數也突破15%創新高,顯現跨領域合作的研究趨勢。
延伸閱讀:第25屆旺宏金矽獎報名起跑!邀電子電機學生競逐總獎金376萬元
旺宏教育基金會表示,贏得應用組鑽石大賞的陽明交通大學團隊作品「基於可程式化介電泳晶片的單細胞精準操控系統」,團隊成員賴林鴻、林文約、洪瑜辰及許先信將生醫與AI人工智慧結合,先透過鏡頭辨識目標細胞、規劃路徑,並自動產生電場圖樣,再進一步進行精準的細胞搬運及細胞分類,並能模擬藥物送達細胞的過程,這項技術未來可望應用於癌症免疫療法及藥物反應分析等,實現精準醫療的目標。
旺宏教育基金會指出,設計組鑽石大賞得主則為清華大學團隊作品「一個應用於中長距離傳輸之106.25-Gb/s PAM-4接收器於28奈米製程」。團隊成員林彥博、謝武宏洞察隨著AI、5G及物聯網等技術快速發展,除了需要大量的資料運算,還需要海量的資料傳輸,促使大型數據資料中心的擴張及升級愈加迫切,也掀起高速網路設備需求的攀升。該作品大幅提升了資料傳輸的速度,並降低功耗及延遲現象,為未來AI應用及3D晶片世代提供創新的解決方案。
在跨領域合作的作品中,成功大學團隊開發的「結合邊緣運算與大型語言模型之跌倒預警與照護指引系統」則跨足生醫領域,該作品利用穿戴式裝置及邊緣運算進行年長者日常生活監測,提供跌倒風險評估與個人化照護指引,並在年長者跌倒時觸發保護氣囊,以降低傷害,同時進行通報,減少高齡長者跌倒受傷的風險。
有鑑於少子化對於餐飲業者勞力上的衝擊,虎尾科技大學團隊企圖以機器人取代人力,除了目前常見的送餐機器人外,特別開發了「七軸手臂服務機器人」,能自主移動、收拾餐具,抓取不同形狀的餐盤、碗及杯子等,加上搭配先進的影像辨識技術,機器人能「看懂」餐桌上的情況,自動判斷是否需要收拾碗盤或清潔桌面,節省許多人力。
國科會主委吳誠文表示,臺灣半導體產業面臨全球激烈的競爭,需要充足的人才支持半導體產業的發展,不論是投入先進製程或成熟製程的研究,更重要的是要能結合應用系統的創新,配合國家積極打造應用領域的內需市場,讓臺灣不只專精於代工製造,而是打造一套完整科技供應鏈,讓各行各業也都具備產業競爭力,將臺灣帶向創新之路。
旺宏教育基金會董事長吳敏求說,旺宏推動AI創新與跨域整合,助力臺灣教育數位轉型,正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旺宏的堅持與持續投入,為臺灣打造了堅實的科技根基。歷年來旺宏金矽獎的大獎得主,有人成為大學教授、指導學生參賽,有人投身產業開發新技術,也有活躍於研究機構,這些人才在各自領域中發揮影響力,共同推動臺灣科技進步。
瀏覽 15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