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AI行為準則」Google第一個簽下去!Meta仍拒簽

記者鄧天心/綜合報導

Google最近宣布,會加入歐盟新推出的「AI行為準則」,成為美國第一波表態支持的科技大廠,這套準則主要是為了幫助AI企業提前適應2025年8月2日即將上路的《歐盟AI法案》。

相較之下,Meta已經公開表示不會簽這份「AI行為準則」,是主要科技巨頭裡唯一明確拒絕的公司,對此,Meta的全球事務負責人Joel Kaplan不僅在LinkedIn發文,也接受媒體訪問說明,公司詳細審查後,認為這份來自歐盟委員會的準則「帶來了很多法律上的不確定,而且有些規定比AI法案本身還要更嚴」,擔心這樣反而會妨礙創新,對歐洲AI產業發展造成影響。

g7be3mb2ytss2xmfratw 1
Google最近宣布,會加入歐盟新推出的「AI行為準則」,成為美國第一波表態支持的科技大廠,這套準則主要是為了幫助AI企業提前適應2025年8月2日即將上路的《歐盟AI法案》。(圖/AI生成)

延伸閱讀:Google、Meta科技巨頭「喊卡」無效 歐盟AI新規如期上路

根據Google全球事務總裁Kent Walker於官方部落格發表聲明,Google認同這份行為準則有助推動用戶與企業公平、安全地取得AI技術,「希望這個行為準則能夠促進歐洲公民與企業接觸世界一流、安全可靠的AI工具」,不過他也坦言,若歐盟最終規範偏離現行著作權法、審查流程過於繁瑣或是要求強制揭露商業機密,「將壓抑歐洲AI模型的開發與推廣,不利地區競爭力」。

這份由13名獨立專家設計的準則,重點包括:企業必須公開描述AI模型的訓練資料摘要,公開關鍵細節;嚴格遵守歐盟著作權法,尊重內容權利人的撤稿權及明確規避侵權行為;並針對具「系統性風險」的先進AI模型設置專門的安全審查與風險緩解要求,官方表示,遵循準則能簡化AI Act的合規流程,減少行政負擔並帶來更多法律確定性。

儘管大多數美國與歐洲AI企業如OpenAI、Anthropic與法國新創Mistral皆表示將簽署此行為準則,Meta則以準則規範過於廣泛、法律不確定性及潛在監管過度為由,公開拒絕加入,Meta全球事務負責人Joel Kaplan在LinkedIn貼文強調:「部分措施已遠超AI法案本身,反而會阻礙前沿AI模型在歐洲的研發與部署。」業界普遍認為,Meta與歐盟近期在政治廣告規定、數據合規等議題分歧加劇,也是原因之一。

有趣的是,微軟則展現較為積極的態度。公司總裁Brad Smith日前表示微軟「極有可能」簽署,並強調與歐盟監管單位持續合作,微軟認為自願性準則結合明文立法,是建立大眾信任與推進AI責任治理的方向。

除科技廠商外,數十家歐洲大型企業,包括空中巴士(Airbus)、德國漢莎航空(Lufthansa)等,則呼籲歐盟暫緩執行AI準則,警告過度監管恐削弱歐洲AI競爭力。

歐盟執委會則重申規範不會延期,8月2日準時上路。未來兩年為過渡期,屆時新上市工具需立即合規,現有工具則可利用過渡時間完成準備。

資料來源:The Keyword 、Reuters、 CNBC

Loading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