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揭露「受AI影響最低10大職業」 藍領工作反而更受年輕人歡迎
記者彭夢竺/編譯
隨著AI對白領工作的潛在取代性日益增高,傳統的藍領職業正散發出新的光彩。根據外媒《CNBC》報導,微軟在一份題為「生成式AI對職業的影響」的新報告中,深入探討了特定職業對AI工具的依賴程度與其所受影響之間的關聯。

這份研究分析了2024年1月至9月期間,在美國約20萬份匿名且經過隱私處理的微軟Bing Copilot聊天機器人使用者對話數據。研究人員將使用者尋求Copilot協助完成任務的行為定義為「使用者目標」,而AI在對話中執行任務則被標記為「AI行動」。這項分析目的在釐清生成式AI實際完成了哪些工作活動,有時AI僅是提供執行任務的指示。
報告中舉例說明:「為了區分,如果使用者試圖弄清楚如何列印文件,則使用者目標是操作辦公設備,而AI行動則是訓練他人使用設備。」
AI主要協助資訊彙整與溝通 口譯員風險高
研究發現,使用者最常尋求AI協助的任務是「資訊彙整、寫作以及與他人溝通」,而這些任務也是AI最能成功完成的。研究人員表示:「在AI行動方面,我們看到AI通常扮演人類的服務角色,如教練、顧問或老師,負責收集資訊並向使用者解釋。」
這項發現顯示,像口譯員、翻譯員、歷史學家、作家和銷售代表等職業,面臨AI導入和影響的風險最高。
藍領職業AI影響最小 體力工作難以取代
相較之下,許多從事體力工作,無論是與人或機器互動的 藍領專業人士,最不可能尋求AI的協助,因此被歸類為受AI影響最小的職業。這包括洗碗工、按摩治療師、屋頂工、女傭和家政清潔人員 等職位。
Gallup報告印證趨勢 白領AI使用率大增
近期一份Gallup報告也印證了這一趨勢,主要為白領員工的AI使用率顯著提升,頻繁在工作中使用AI的比例從2024年的12%上升到27%。AI使用最普及的行業是科技業(50%)、專業服務業(34%)和金融業(32%)。
與此同時,Gallup數據顯示,生產線和第一線工作人員頻繁使用AI的比例在過去2年內持平,從2023年的11%降至2025年的9%。
研究僅限大型語言模型 其他AI應用仍待觀察
不過,微軟的研究人員也指出,他們的測量純粹集中於大型語言模型(LLMs),而AI的其他應用,例如涉及操作和監控機械的職業,如卡車駕駛,則可能受到不同形式AI的影響。
未來工作專家Ravin Jesuthasan表示,AI確實已經改變了白領工作,技能溢價正在急劇縮小。「人們需要真正大規模、高速地提升和再培訓技能。」
他補充說:「如果我是一名水管工,距離機器能夠取代我的工作還有很長很長的路要走,因為我家裡的水管裝置和你家裡的完全不同,所以機器人能夠做到這一點的可能性很小。因此,這類工作有更大的穩定性。」
微軟報告中受AI影響最低的10大職業
- 抽血師
- 護理助理
- 危險材料清除工
- 油漆工、泥水匠助理
- 殯葬師
- 工廠與系統操作員
- 口腔顎面外科醫生
- 汽車玻璃安裝與維修員
- 船舶工程師
- 輪胎維修與更換工
藍領工作需求成長 技術含量吸引年輕世代
Jesuthasan解釋,藍領角色在過去幾10年中不斷演變,已成為對年輕人更具吸引力的職業道路,且由於AI影響風險較低,藍領工作將會變得更加受歡迎。「藍領工作的需求正在增長,它們更加穩定。但同時,它們也越來越需要更多的技術知識,所以那些具備這些技能的人會說,『我不是在車間裡搬運東西。我實際上是在操作一些非常複雜的設備。』」過去骯髒雜亂的製造業工作,現在實際上薪資非常豐厚,因為它是一個更具技術性的角色。
資料來源:CN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