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機器人理財夯!你敢用ChatGPT、Gemini當投資顧問嗎?
記者彭夢竺/編譯
由OpenAI推出的ChatGPT即將迎來3歲生日,根據統計,已經有超過10%的散戶投資人利用這類AI聊天機器人來挑選股票,推動了機器人理財(robo-advisory)市場的蓬勃發展。儘管如此,即使是使用者也承認,這是一種高風險策略,目前仍無法完全取代傳統的理財顧問。
隨著AI的發展,個人投資者也能輕鬆進行選股、監控與投資分析,這些曾是大型銀行或專業機構投資人才能享有的服務。
機器人理財市場前景看好
根據數據分析公司Research and Markets的報告,機器人理財市場(包括所有提供自動化、演算法驅動金融建議的公司,如金融科技公司、銀行與財富管理機構)的收入預計將從去年的617.5億美元,大幅成長約600%,至2029年達到4709.1億美元。
Jeremy Leung曾在瑞銀集團(UBS)擔任公司分析師長達近20年,自今年稍早離職後,他便開始使用ChatGPT為自己的多元資產投資組合選股。「我不再能享用昂貴的Bloomberg終端機或類似的市場數據服務,即使是ChatGPT這樣簡單的工具,也能複製我過去許多分析流程。」但他同時提醒,由於無法存取付費數據,這類工具可能錯失一些關鍵分析。
Leung並非特例。根據券商eToro對全球11000名散戶投資人的調查,大約一半的散戶表示願意使用ChatGPT或Google的Gemini等AI工具來選股或調整投資組合,其中已有13%的人實際使用。在英國,比較公司Finder的調查顯示,40%的受訪者曾使用聊天機器人或AI工具尋求個人理財建議。
不過,ChatGPT官方也警告,它不應被視為專業金融建議,而其開發商OpenAI並未公布使用其聊天機器人進行投資決策的用戶數量。
AI選股高報酬伴隨高風險
eToro英國區總經理Dan Moczulski指出:「AI模型確實很棒,但當人們把像《ChatGPT》或《Gemini》這樣的通用模型當成預測未來的『水晶球』時,風險就隨之而來。」他建議,最好使用專門為分析市場而訓練的AI平台,「通用AI模型可能引用錯誤的數據和日期,過度依賴既有敘事,並過度依賴過去的價格走勢來預測未來。」
去年3月,Finder公司請ChatGPT挑選了一籃子具備優質業務的股票,篩選標準包括低負債、持續成長,以及能帶來競爭優勢的資產等。這38檔股票組合,包含AI巨頭輝達(Nvidia)、電商龍頭亞馬遜(Amazon),以及民生消費品公司寶潔(Procter & Gamble)和沃爾瑪(Walmart)。這組投資組合至今已飆漲近55%,比英國10大熱門基金(包括Vanguard、Fidelity和HSBC等)的平均表現高出約19個百分點。
儘管如此,運用ChatGPT選股仍需具備一定的金融知識,使用者也坦承,在成功之前,失敗的風險很高。Leung分享他的提問技巧:「你可以設定角色,例如『假設你是做空的分析師,這檔股票的做空論點是什麼?』」或「『只使用可信的來源,例如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文件。』」他強調:「你提供的背景資訊越多,回答就越精準。」
風險依然巨大。這股由AI工具帶來的投資熱潮,雖然讓投資變得更加普及,但也讓人無法判斷散戶是否具備適當的風險管理工具,來應對市場反轉時的潛在虧損。Leung說:「如果人們習慣使用AI投資,並且正在賺錢,他們可能在危機或市場低迷時,不知道如何應對。」
資料來源: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