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科工程師PTSD、憂鬱症齊發 加速型Deep TMS療法有望快速回到職場

文/周伯翰身心醫學診所周伯翰醫師

現代人長期處於高壓環境中,憂鬱症成為隱形流行病。根據統計,台灣每年約有40萬人以上因為憂鬱症就醫。而藥物治療效果有限、復原期長的困境,也讓許多患者陷入無力循環。今年9月,美國FDA正式通過「加速型深層經顱磁刺激治療(Deep TMS)」用於重度憂鬱症的腦刺激療法,提供患者更多的治療選擇。

新竹一名A小姐,34歲,在竹科任職工程師多年,長期飽受重度憂鬱症與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困擾。原本藥物控制良好,但近期因工作壓力劇增,病情急遽惡化,「每天醒來都覺得胸口發悶、提不起勁」。擔心再度影響工作表現,於是到診所就醫。

美國FDA正式通過「加速型深層經顱磁刺激治療(Deep TMS)」用於重度憂鬱症的腦刺激療法。示意圖。(圖/123RF)
美國FDA正式通過「加速型深層經顱磁刺激治療(Deep TMS)」用於重度憂鬱症的腦刺激療法。示意圖。(圖/123RF)

由於A小姐希望短時間內快速改善症狀回到工作崗位,身心科醫師周伯翰為她採用「加速型Deep TMS」治療,每次療程約10分鐘,三週內密集完成32次治療。治療後,A小姐的憂鬱情緒、焦慮及創傷症狀明顯緩解,並成功減少藥物劑量,順利重返職場。

加速型Deep TMS 6週療程後八成患者憂鬱症狀可改善

周伯翰醫師指出,重度憂鬱症在不同患者身上可能伴隨焦慮症、強迫症、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等共病,治療難度高。傳統的「重覆式經顱磁刺激術(rTMS)」雖已被證實有效,但每次治療需約40分鐘、每週五次建議治療20-40次,整體療程時間長、患者容易中途放棄。

相較之下,「加速型Deep TMS」採用短時間內多次刺激模式:

前兩週共治療六天,每天治療五次共30次;四周治療維持期則為每週治療一天、每天兩次,六週療程共計38次。

研究報告顯示,治療六週後80%患者的憂鬱症狀會獲得改善與緩解。今年9月26日,美國FDA正式核可該療法用於重度憂鬱症治療,未來期許幫助更多患者。

深層刺激大腦關鍵區域 治療時間較短、治療位置較廣泛

周伯翰醫師表示,相較於傳統的rTMS,「Deep TMS」可以更廣泛與深層快速地刺激大腦多個部位,也不需要繁複的MRI腦影像定位,此外,「加速型Deep TMS不僅能縮短治療時間,一天多次治療的方式也可以減少通勤時間。」不過,目前該療法尚未納入健保給付,屬自費項目。

(本文已獲名日文化同意授權刊出)

Loading

在 Google News 上追蹤我們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