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獲輝達投資背後 組織架構、資金缺口、晶片供應穩定嗎?

記者孫敬/編譯

輝達(NVIDIA)日前宣布將斥資高達1000億美元投資OpenAI,不僅為OpenAI帶來建立AI超級電腦所需的部分資金,更引發外界對於雙方合作模式、股權結構,以及未來AI晶片供應鏈的諸多猜想。

這項合作打破了過往業界慣例,輝達不僅將成為OpenAI的股東,同時也將是關鍵晶片供應商。雖然輝達將獲得OpenAI的部分股權,但據知情人士透露,這筆投資將不附帶任何投票權。

延伸閱讀:與輝達合作不受影響?英特爾新職缺暗示下一代Arc顯示卡正積極開發中

NVIDIA and OpenAI
輝達投資OpenAI一案,還有許多細節尚待釐清。(圖/輝達)

OpenAI組織架構待解,百億投資能否成行?

根據這項協議,輝達的首筆100億美元投資將用於OpenAI的「太瓦級」(Gigawatt)AI運算能力建置,這項計畫將使用輝達下一代Vera Rubin晶片,並預計在2026年下半年啟動。不過,這也引發了外界對於計畫總體資金缺口的疑慮,因為每1個太瓦運算能力的建置成本約為500億美元,其中約350億美元是用於購買輝達的晶片與設備。這意味著OpenAI需要自行籌措額外400億美元的資金,而OpenAI目前並未回應是否認同這項成本估算,也未說明資金來源。

OpenAI目前仍是一個非營利組織,也積極與主要股東微軟協商,並達成協商為OpenAI轉型成由非營利部門監督的「營利公益公司」(for-profit public benefit corporation),但這項變革仍需要美國加州和德拉瓦州政府官員的批准。

據外媒消息來源指出,輝達這筆100億美元的初始投資,將類似於OpenAI其他投資者的現金注資,但最終的執行仍需等待雙方在未來幾個月內簽訂最終協議後才能啟動。外界尚不清楚輝達的投資將是針對OpenAI的非營利實體,還是取決於其轉型成功與否。此外,OpenAI目前的估值高達5000億美元,未來輝達是否會以同樣的估值進行後續投資,也是一大未知數。

AI晶片供應鏈壟斷疑慮,競爭對手人人自危?

在輝達和OpenAI的合作,可能導致輝達將大量晶片供應配額,傾斜給OpenAI這個由其參股的單一客戶,這讓OpenAI的競爭對手,如Anthropic,甚至是與OpenAI在企業AI領域競爭的微軟,都對能否持續穩定地獲得輝達晶片供應感到不安,也使超微(AMD)能否繼續使用輝達晶片感到存疑。

對此,輝達發言人表示:「我們的投資不會改變對其他客戶的重視或影響供應。無論是否持有股權,我們都將每一位客戶放在首位。」

此外,企業級軟體公司甲骨文(Oracle)也傳出與OpenAI簽署了數千億美元的雲端運算服務合約,這也讓市場質疑OpenAI是否有足夠的現金來支付這些龐大的費用。在輝達宣布注資OpenAI之後,甲骨文也立即重申其營收預測,顯示輝達的資金承諾可能為甲骨文與OpenAI的合作帶來更穩固的基礎。

資料來源:Reuters

Loading

在 Google News 上追蹤我們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