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片荒訊號、半導體擴張快 專家憂:沒有足夠人力開出產能
媒體中心/台北報導
輝達執行長黃仁勳日前搭乘專機來台,現身力挺台積電運動會表達謝意之外,他更直接指出,AI將會影響每個國家、每家公司以及每個人,AI是這個時代最重要的技術,也是有史以來最重要的技術,全球應重視並積極投入發展,台灣作為全球半導體製造中心的角色仍然非常的重要。並且對著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要更多晶片」,這趟旋風式行程,被外界視為「晶片荒升級」的訊號。
根據工研院預估,2025年全球半導體市場將達7,009億美元,年成長11.2%;在台灣方面,AI相關應用將推升IC製造與封測產能利用率,預估全年產值將達新台幣6兆3,313億元,年成長19.1%,展現強勁動能。2025年以來,隨著AI應用與高效能運算(HPC)的高度需求,帶動半導體技術與市場再創高峰。

無獨有偶的,全球晶片設計IP龍頭Arm(安謀)的國際事業群總裁德魯.亨利(Drew Henry)於11月5日訪台時表示,台積電、聯發科是Arm生態圈中最關鍵的2大合作夥伴,特別在推動AI技術普及化方面,台灣的製造和設計實力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
目前AI相關需求強勁,使得Amazon、Google、微軟、蘋果等大型科技公司紛紛都在近幾年來積極投入自研晶片,台經院產經資料庫總監劉佩真表示,晶片被視為21世紀的「新石油」,是推動所有高科技產業發展的關鍵,不管是AI、5G、量子計算,還是先進軍事技術等領域,都高度依賴於台灣製造的尖端晶片。
她進一步提到,台積電目前掌握全球領先製程晶片(如3奈米、2奈米等)的主要製造能力,以2奈米來說,2025年下半年量產的首發基地將以新竹寶山、高雄廠區為主,2026年月產能更將由2025年的4~5萬片提升至10萬片,確實讓全球科技產業高度依賴台灣。
《科技島》執行長王志堅指出,當前AI與高效能運算的浪潮確實推動了半導體產業的爆炸性成長,但從長期觀察來看,這股榮景背後也潛藏結構性隱憂,許多新建晶圓廠雖然硬體建設如火如荼,卻可能面臨「沒有足夠人力開出產能」的現象。若缺乏人力與技術承接,過度擴張反而會使半導體產業出現資本報酬率下降、甚至局部泡沫化的風險。
1111人力銀行總經理張篆楷表示,根據資料庫顯示,碩士畢業的半導體工程師平均薪資,入行1年為57600元,工作3到5年的薪資行情65300元,而累積資歷達5年以上,則來到73000元,還可以享有豐厚的分紅獎金及年終獎金。近年AI熱潮帶動台灣半導體相關職缺大幅增加,人才需求主要集中於新竹、台南與高雄等園區,區域集中效應明顯,產業面臨結構性人力瓶頸,未來企業除了提高薪酬,更應積極投入職場培訓與產學合作,否則半導體擴張將面臨「資本充裕、人才短缺」的壓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