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還沒主宰世界,量子電腦已悄悄搶灘?|專家論點【朱楚文】
作者:朱楚文(IC之音竹科廣播《科技領航家》主持人)
這幾年,新聞幾乎被 AI 洗版,大家都關心AI會如何取代工作、改變產業。但你知道嗎?2025 年,其實也被稱作是「量子科技元年」。最近麥肯錫新發布報告,直接提到,量子電腦的發展速度超出預期,可能讓全球資安系統因毫無準備面臨巨大風險。他們預測:到 2040 年,全球量子計算市場規模將上看 1310 億美元。這什麼概念?大概是現在 Netflix、Disney+、HBO Max 等串流平台產值。而且不只有量子計算,還包括量子通訊、量子感測,通通都會陸續出場,包含製藥、能源、材料、金融模擬產業都會被徹底改寫。

你以為這還很遙遠?其實科技巨頭早就在卡位了。Google 推出新一代量子晶片 Willow,預計五年內就要商轉;Microsoft 也正式公布量子晶片 Majorana 1,並整合進 Azure 雲平台;IBM、Amazon、NVIDIA、百度、騰訊等都已經動起來。換句話說,當我們還在想 AI 會不會搶飯碗,量子電腦已經悄悄佈局搶當未來二十年的主角。我前陣子在主持節目時,訪問華邦電子的資安專家,他直白地說,傳統加密機制,一遇到量子電腦,可能一分鐘就破解,這是我們即將面對的挑戰。所以華邦電正積極投入支援 PQC(後量子密碼學)的硬體安全儲存方案,希望在量子來襲之前,先補強防線,保護手機、車用系統、金融網路、甚至是國家基礎建設的資安安全。
我在另一集節目訪問科技觀察家曲博老師時,他也提醒,現在的量子電腦雖然還稱不上「萬能」,但已經能在特定應用場景,像是藥物模擬、材料設計展現出傳統電腦做不到的效率。這代表未來的競爭不只是你會不會用 AI。AI 是讓我們加速的引擎,而量子電腦,很可能就是重塑賽道的力量,讓我們連「問題怎麼解」這件事,都得重新定義。這幾年主持科技節目下來,我越來越有個感受:這場技術演化像是一場接力賽:AI 負責暖身、起跑,但量子電腦可能才是真正影響比賽輸贏的關鍵。這場變革的速度,或許比我們預期更快。而最先感受到風向變化的人,才有機會搶到下一世代的門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