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關稅通知為何沒臺灣?川普正式延後寬限期至8/1
記者李琦瑋/綜合報導
美國總統川普7日陸續公布第一波對等關稅名單,共有14國上榜,日本與南韓先被點名,將被課徵25%關稅,目前以寮國及緬甸被課徵40%為最高,皆為8月1日開始實施,而臺灣沒有在首波名單中。川普8日簽署行政命令延長對等關稅寬限期至8月1日。

川普7日在社群平台「真實社群」(Truth Social),首先公布對日本和南韓的關稅通知函,宣布美方將自8月1日起對兩國輸美產品課徵25%關稅。後續公布對馬來西亞(25%)、哈薩克(25%)、突尼西亞(25%)、南非(30%)、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30%)、印尼(32%)、孟加拉(35%)、賽爾維亞(35%)、柬埔寨(36%)、泰國(36%)、寮國(40%)、緬甸(40%)等國的關稅通知函,其中寮國和緬甸最高課徵40%的關稅。
延伸閱讀:美國對等關稅7/9大限將至 經濟部郭智輝:談判還在繼續
川普表示,若這些國家選擇在美國設廠或生產,將可免於被徵收新關稅,但若對方祭出報復性措施,美國也將進一步加徵對等關稅。
目前美國已與英國、越南達成貿易協議,與中國則在持續磋商中;臺灣尚未出現在川普的最新關稅稅率名單中,據了解,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與經貿辦總談判代表楊珍妮已於上週末再度飛往美國,積極與美方進行談判,這是10天內第2次出訪。
總統府發言人郭雅慧說,賴清德昨天深夜與目前正在美國的經貿談判團隊進行視訊通話,就整體談判情形聽取團隊的報告。
針對談判卡關原因,前行政院副院長施俊吉7日在臉書發文分析,主要有2大原因,一,我方不願意撤銷對美豬、美牛的非關稅壁壘,例如含豬肉原料的包裝食品和散裝食品,都必須標示豬肉的原產地;二,我方不願意大幅調降對美國汽車的進口關稅,而擬以降低汽車貨物稅作為補償,但遭美方拒絕。
施俊施俊直言,政府害怕出現以食安為名的社會抗議風潮,以及想繼續保護國產車,但犧牲的是其他會被美國課徵高關稅的產業、廠商及其就業人口。
川普於4月2日宣布對各國對等關稅稅率,原定4月9日正式實施,但生效當天髮夾彎,給予各國90天寬限期,讓各國在這段時間與美國進行關稅談判,眼看90天寬限即將結束,美國與各國談判進展有限,川普8日簽署行政命令,將關稅「大限日」7月9日期限延後至8月1日,為各國提供更多協商空間,讓未達成協議的國家有機會與美方繼續談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