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殺手」重現愛達荷州 3D列印還原3.3呎驚天巨鱷
記者孫敬/編譯
一項耗時二十年挖掘、兩年數位重建的古生物學壯舉即將公開!愛達荷州自然歷史博物館(Idaho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IMNH)成功利用3D掃描與列印技術,將一具約百萬年前的史前巨鱷頭骨完整複製。
這具長達3.3呎(約1公尺)的巨大頭骨,將成為博物館在愛達荷州立大學(Idaho State University Quad)舉辦的「2025鱷魚搖滾化石嘉年華」(Croc-n-Roll Fossil Fest 2025)中的主角。
延伸閱讀:台積電亞利桑那廠區內部曝光 EUV機台打造輝達Blackwell晶片

愛達荷州巨鱷化石證實和白堊紀恐龍同時期
雖然在白堊紀時期,恐龍曾於愛達荷州東部出現,但與鄰近各州頻傳重大恐龍發現相比,愛達荷州數十年來始終缺乏保存完好的大型恐龍化石。IMNH教育經理羅伯·蓋伊(Robert Gay)向媒體證實,這隻巨鱷的化石約在15至20年前出土於愛達荷州東部地區,橫跨了愛達荷瀑布(Idaho Falls)至大熊湖(Bear Lake)的廣大區域。這項發現之所以極具意義,是因為其年代約為1億年前,屬於白堊紀時期。
儘管這隻古鱷魚在技術上不屬於恐龍,但牠與恐龍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並且擁有足以獵食這些古代巨獸的強大顎部。經鑑定,牠的近親是德州出土的三角洲鱷屬(Deltasuchus)。
直到兩年前,博物館團隊啟動了複雜的重建工程,他們透過3D掃描這些化石,並借助德州、阿肯色州等地發掘出的相關化石資訊作為參考,才得以成功數位化重建出3.3呎巨型頭骨。
羅伯·蓋伊強調:「愛達荷州自然歷史博物館是州內唯一能看到所有愛達荷州恐龍的地方。我們是這方面的州級專家,必須舉辦活動來突顯這些獨一無二的資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