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高階工程師:電動車電池技術還沒到頂 仍有大量潛力可挖掘

記者彭夢竺/編譯

特斯拉(Tesla)車輛工程副總裁拉斯莫拉維(Lars Moravy)近日表示,鋰離子電池技術的發展遠未達到頂峰,預期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電動車電池將持續獲得顯著改進。他強調,消費者無需等待如固態電池這類「聖杯級」的突破,目前的技術框架仍有「大量潛力」可供挖掘。

去年特斯拉在全球增加 1.15 萬多個超級充電樁,年增率 19%。
去年特斯拉在全球增加 1.15 萬多個超級充電樁,年增率 19%。(圖/123RF)

鋰離子電池前景看好 能量密度與性能持續提升

根據外媒《insideevs》報導,莫拉維於週六在「X Takeover」特斯拉車迷活動上受訪時指出:「鋰離子和磷酸鐵鋰電池在能量密度和性能方面都已證明其價值,我認為我們才剛開始。」他補充道:「我仍然認為在微觀化學和這些形態因素方面,還有很多可以提升的空間。」磷酸鐵鋰(LFP)是鋰離子電池中成本較低的化學材料。

業界專家共識 現有技術框架持續精進

其他電池領域的專家也有類似看法,儘管像固態電池這樣一次性解決所有問題的未來技術充滿吸引力,但數十年來一直存在的基礎鋰離子電池框架,目前正不斷取得進展。透過調整原物料比例、電池設計甚至形狀,電池製造商可以在充電功率、能量密度、成本等方面實現新的突破。

延伸閱讀:全球首款半固態電池量產電動車!MG4將於8月登場、僅需1.1萬美元

通用、福特、Lucid與比亞迪展現新成果

舉例來說,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和福特汽車(Ford)正致力於開發富鋰錳(LMR)電池,作為對目前中國供應鏈中佔主導地位的低成本LFP電池的替代方案。Lucid Motors 最近推出的Gravity車款,其搭載的Panasonic製造2170型電池,僅需充電10.9分鐘即可增加200英里續航里程,創下美國新紀錄。

中國電動車巨頭比亞迪(BYD,同時也生產自家電池)今年也引起轟動,宣布其部分電動車可支援前所未見的1,000千瓦充電功率。換言之,固態電池技術雖然承諾能消除標準液態電解質並解決現今電池幾乎所有缺點,但它並非唯一的未來。

特斯拉電池效能提升 Model S續航里程增加

莫拉維表示,鋰離子電池技術每年都在穩步進步,他預計這一趨勢將持續下去(他估計每年在能量密度和充電速度方面約有3%的提升)。最佳證明便是特斯拉自身規格的逐步提升。2012年頂級的Model S轎車單次充電可達265英里續航里程,而現今版本則超越了約150英里,充電速度也快得多,即使不考慮通膨因素,成本反而更低。

莫拉維透露,特斯拉每隔幾年就會將其各電池生產設施轉換為改進後的電池設計,最近他們已從2家供應商寧德時代(CATL)和樂金化學(LG)獲得新的電池。他表示這些電池在電解質、電極、製造工藝和封裝方面都有「一系列漸進式的改進」。

持續投資電池研發 兼顧內部生產與外部供應商

「我認為這將持續很長一段時間,我們將在我們生產的車輛電池中找到更多改進之處。」莫拉維說。特斯拉從樂金化學、Panasonic和寧德時代等供應商採購電池,同時也生產自家設計的電池,應用於Cybertruck等車款。

莫拉維預計,無論是內部生產還是供應商提供的電池,性能都將穩步提升。但他同時也關注未來技術的發展。從豐田(Toyota)到賓士(Mercedes-Benz)等汽車製造商多年來一直投資固態電池,許多公司目標在2020年代末實現商業化部署。

莫拉維表示:「這並不意味著我們不關注固態電池和超級電容器等趨勢,以及其他可能提供替代能源的方案。」

資料來源:insideevs

Loading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