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特揭示突破性製程!打造全新低價電動車平台 挑戰產業新標準
記者彭夢竺/編譯
福特汽車(Ford)近日宣布一項重大突破,將押注於全新的「通用」電動車平台和製造流程。這項創新不僅將大幅降低成本,更希望藉由更高的自動化程度和更精簡的勞動力,為電動車市場帶來一場革命。福特更將此舉喻為公司的「T型車時刻」,目標是讓電動車像當年的T型車一樣普及化。

新平台、新製程 主攻3萬美元平價電動車
根據《The Verge》報導,福特計畫在2027年於肯塔基州的組裝廠,推出一系列低成本電動車,首款將是一款售價約3萬美元(約新台幣97萬元)的四門中型皮卡。這款新車將採用模組化、可擴展的「通用」平台,適用於皮卡、廂型車和休旅車等多種車型。
為了實現成本控制,新車將採用更耐用、充電更快且價格更實惠的磷酸鐵鋰(LFP)電池,取代目前常用的鎳鈷錳(NCM)電池。根據標普全球(S&P Global)的數據,LFP電池的成本比NCM電池低超過20%。此外,電池模組將被設計成車輛的結構底盤,提供更低的重心、更好的操控性與更大的車內空間。
製造流程也將徹底革新。福特將放棄一百多年前由T型車普及化的單一流水線,改為多條生產線同時進行的「組裝樹」(assembly tree)模式。這種製程將車輛拆分為前部、後部和中央電池托盤三個主要部分,可同時進行組裝,大幅縮短生產時間。
延伸閱讀:現代汽車迷你電動車登場!E3W瞄準印度、E4W具備全球潛力
矽谷團隊秘密研發 成本與效率雙重突破
這項革命性的平台和製程,源自福特在矽谷成立三年的「特種部隊」(skunkworks)專案團隊。該團隊的目標是打破所有傳統流程,從零開始創造新東西。
福特執行長法利(Jim Farley)將此舉比喻為公司的「T型車時刻」,代表著福特將走向一條更精簡、更具盈利能力的道路。公司預計,其電動車和軟體業務今年將虧損超過50億美元,因此這項轉型對福特的未來至關重要。
新平台將比傳統汽車減少20%的零件,緊固件減少25%,廠內工作站減少40%,組裝時間縮短約15%。福特估計,其新推出的低成本電動車,在5年內的總體擁有成本將低於車齡3年的特斯拉Model Y。
此外,新車的線路系統也將大幅簡化。以這款中型皮卡為例,其線束總長度比福特首款電動車Mach-E減少約1.3公里,重量也輕了10公斤。福特強調,儘管成本降低,新車仍會「充滿駕駛樂趣」,0到100公里加速僅需約4.5秒。
製程自動化影響勞動力20億美元打造新產線
為了新電動車的生產,福特將向肯塔基州路易斯維爾(Louisville)的組裝廠投資20億美元,預計將創造或保留4,000個工作崗位,包括在密西根州的電池廠。
然而,全新的製程也將帶來勞動力結構的改變。該工廠目前有2,800名時薪工人,但新專案僅需2,200人,減少了600個職位。福特表示,部分員工可能會被調往附近的其他工廠,或接受買斷方案,並承諾不會因這項專案而裁員。
由於電動車市場需求趨緩,福特已放緩部分電動車計畫,並推遲了約120億美元的投資。而美國前總統川普計畫取消電動車稅收抵免的措施,以及對汽車徵收關稅,也讓福特面臨每年約20億美元的成本壓力。在這樣的背景下,這項全新的低成本電動車計畫,被視為福特能否與特斯拉、通用汽車(GM)乃至中國的比亞迪(BYD)等競爭對手抗衡的關鍵。
資料來源:The Ver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