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巨頭轉向投資機器人 Figure創下機器人新創百億融資紀錄

記者黃仁杰/編譯

人工智慧投資熱潮正加速蔓延至實體世界。創立僅三年的新創公司 Figure 上週成功募得 10 億美元資金,成為首家獲得「十億美元等級」融資的機器人新創,顯示結合 AI 與機器人技術已成為下一個熱門賽道。

研究指出,社交型機器人若要協助高齡者,最重要的是人本設計、必須從使用者角度出發。
結合 AI 與機器人技術已成為下一個熱門賽道。(圖/123RF)

AI資金外溢 機器人成為新焦點

過去,大部分 AI 投資集中在軟體與基礎建設,例如 OpenAI、Cohere 和 Anthropic。僅在上週,AI 網路公司 Upscale AI 就獲得超過 1 億美元的種子資金,投資者包含高通創投。然而,Figure 的 10 億美元融資代表著一個轉折點——市場不僅看好 AI 模型,也開始重視 AI 如何結合機器人技術進入實際應用。

Figure 正開發的人形機器人,鎖定勞動力短缺與高危險工作場域,並搭載自主研發的 AI 系統 Helix。該平台結合感知、語言理解與學習控制,讓機器人能靈活使用上半身,包括軀幹、手腕甚至手指,同時支援多台機器人協作完成任務。由於 Helix 能在低功耗晶片上運行,因此具備廣泛的商業應用潛力。

國際巨頭爭相下注 產業鏈全面參與

這輪融資讓 Figure 估值達 390 億美元,投資方包括晶片大廠 輝達(Nvidia)、企業軟體公司 Salesforce,以及 英特爾資本、LG 科技創投、T-Mobile 創投與高通創投 等。這是 T-Mobile 首次投資人形機器人開發商,而其他公司則在今年已多次投入相關領域。僅在前一天,LG 科技創投和 Salesforce Ventures 就參與了 Dyna Robotics 的 1.2 億美元融資,輝達旗下 NVentures、亞馬遜工業創新基金與三星 Next 也同時加入。

與美國相似,中國的科技巨頭也大舉投資「具身智慧」(embodied intelligence),即 AI 與物理世界互動的技術。阿里巴巴今年 9 月對人形機器人新創 X Square 投資 1 億美元,稍早也參與 LimX Dynamics 的 6900 萬美元融資。京東則一次宣布三項具身智慧投資,而百度則參與 OneStar Robots 的八位數種子輪。中國政府更在今年 3 月成立 1380 億美元規模的 AI 與機器人基金,支撐這股浪潮。

科技巨頭的長線賭注 晶片與作業系統需求龐大

對投資 Figure 的公司而言,機器人是 AI 自然的延伸。未來數十年若數十萬台人形與其他機器人大量部署,將帶來對晶片與作業系統的龐大需求。這也是為何 英特爾、高通、輝達、Salesforce 甚至 Google(今年 2 月參與了 Apptronik 的 3.5 億美元 A 輪融資)紛紛下注。正如 PitchBook 分析師 Ali Javaheri 所言:「投資人越來越將人形機器人視為與基礎 AI 模型或電動車同等重要的領域。」

在這場 AI 與機器人融合的賽跑中,誰能搶先卡位,不僅決定未來的產業格局,也可能決定誰能搭上下一部「AI 自動化電梯」,在門關上之前進入新市場。

來源:globalventuring

Loading

在 Google News 上追蹤我們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