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密森尼航空暨太空博物館五大展廳盛大重啟 航太迷湧入搶看
記者林育如/編譯
美國史密森尼國家航空暨太空博物館(National Air and Space Museum)於7月28日(週一)盛大開放五座全新整修展廳,現場湧現大批熱情民眾,清晨即在博物館北側入口外排起長龍,等待大門開啟與新展覽揭幕。根據館方統計,首日參觀人次突破6,000人,顯見全球對太空與航空議題的高度關注。

《Space.com》報導,本次開幕的展廳為自2018年啟動、總經費達9億美元的全館整建計畫第二階段成果,目標是在2026年博物館成立50週年之際全面完工。展廳重塑不僅包含硬體翻新,更導入全新展覽內容與互動科技,期望以當代視角重構航太發展的歷程與未來藍圖。
此次重啟的五大展廳包括:「波音飛行里程碑展廳」、「太空未來展」、「飛行先驅展」、「第一次世界大戰航空展」及「創新展廳」,同步重新開放的還有升級後的洛克希德馬丁 IMAX 劇院,提供更震撼的航太視覺體驗。
作為參觀動線起點的「波音飛行里程碑展廳」以全新地板、天花板與環場螢幕迎接訪客,展出包括約翰・葛倫所搭乘的「友誼7號」太空艙、萊特兄弟的飛機等歷史文物,是博物館歷年來最受歡迎的展區之一。
緊接著進入的「太空未來展」則以全新策展邏輯令人耳目一新,展覽不再依據年代或計畫分類,而是圍繞數個核心提問——「誰能進入太空?我們為什麼要上太空?未來人類在太空的角色將是什麼?」展品橫跨當代重要商業航太公司,包括 SpaceX 的獵鷹9號火箭部件、Blue Origin 太空艙、Virgin Galactic 航空設備,以及 Axiom Space 所研發的模組等,充分體現人類對太空未來的探索與布局。
此外,展廳亦加入大量來自藝術與大眾文化的作品,從經典電影場景到創作插畫,營造出科技與想像力並存的沉浸式空間。展場中央設置開放式舞台與觀眾席,將定期舉辦公開演講與專題講座,深化觀眾參與感。
其他展廳同樣精彩可期。「飛行先驅展」聚焦1920至1930年代的航空創舉,展示早期飛行器與冒險家的故事;「第一次世界大戰航空展」則追溯軍用航空的誕生,呈現空戰技術的進化過程;「創新展廳」以科技突破為主軸,強調現代航太工程對生活的深遠影響。
延伸閱讀:
台灣首座火箭組裝廠在旭海開幕 本土火箭自主邁出大步
35光年外驚見「超級地球」!天文學家:或許真的適合居住
2023年海洋熱浪破紀錄 科學家表示警恐迫使近氣候臨界點
宇宙命運可能翻轉?暗能量變化跡象現身 未來將迎來「大擠壓」
「我們非常榮幸能邀請大眾一同見證這波展廳重啟,這不只是空間的更新,更是博物館重新與世界對話的起點,」館長克里斯・布朗(Chris Browne)表示。「我們期盼所有來訪者,不論年齡或背景,都能從中獲得啟發,重新想像人類的飛行夢。」
目前博物館仍維持免費入館政策,但為控管人流,須透過史密森尼官網預約定時入館票。館方表示,未來將透過更新後的展廳持續推動公共科普教育,並加強與學校、研究機構、業界夥伴的合作,讓博物館成為推動航太科學教育與跨世代啟蒙的重要平台。
資料來源:Space.com
瀏覽 52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