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職涯你是在投資自己,還是在應付人生?

文/李喬晴|NLP高級導師|斜槓藥師

最近,新聞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川普的關稅政策、台股劇烈震盪,你還好嗎?也許你和我一樣,打開投資帳戶,看著數字起起伏伏。但那一刻,我突然想到,那對自己的「職涯投資」呢?我們有在布局嗎?

最近讀到一本書《納瓦爾寶典》,裡面有句話讓我停下來:「玩長期遊戲,和長期的人玩。」我心裡一震。因為我一直相信「職涯,不是一場短跑,而是一場長線投資。」

短線投資的你:

你選擇穩定產業,技能明確、成果可預測。快速學、快速用、快速變現。你敏銳地察覺社會需求,迅速調整自己,成為市場要的樣子。但,代價是什麼?

你的職涯像風箏,隨風擺動。今天的熱門,明天可能過時。政策與市場的變動,撼動原本的規劃。於是,焦慮,悄悄成了日常。

長線投資的你:

你選擇走一條不擁擠的路。慢一點,但更深刻一點。你願意為還沒結果的事,耐心耕耘,因為你知道有些價值,需要時間證明。但風險也在這裡,起初沒人理解你,甚至你會懷疑自己:「這條路,真的值得嗎?」

說到這裡,我想起大學時的自己。我是個謹慎的人,但骨子裡,藏著不安於現狀的反骨。那時,大家搶著進系學會當幹部,因為那是主流,是容易被看見的地方。

但我想要的不同,我渴望一個空間,能夠把理想慢慢雕刻出來。於是,我選擇加入網球系隊:一個人少、制度不明、甚至招生困難的冷門球隊。我想試試看,從這樣的環境出發,能不能創造些不同?當上隊長後,我開始做那些「沒人說可以」的事:

  1. 拍行銷影片招募新血
  2. 訂出制度
  3. 教學球技
  4. 舉辦團隊活動
  5. 設立攝影長、美宣長、康輔長
  6. 每年親手寫卡片給每位隊員
  7. 組團參加表演比賽,甚至拿下創意冠軍

畢業後,我寫下一份完整的傳承文件,不只是交接,更記錄了:「為什麼這樣做」與「怎麼做到」。

這些事,沒人規定要做,也沒人保證會成功。但我始終相信球隊不只是練球和比賽,它也可以成為有制度、有溫度、有文化,值得被記住的地方。後來,原本一屆招不到5個人的球隊,變成了超過20人。

我們拿下全國藥學系比賽的獎牌;球隊影片在典禮播放時,連學長姐都驚訝問:「怎麼變這麼多人的?」其實沒什麼魔法,只是一點一點地種下長期投資的種子,實踐那些「沒人說不能』」的事。

去年回母校演講,開始前,一群我從沒見過的學弟妹跑來說:「學姊,我們是現在的球隊幹部,明天可以跟妳吃飯嗎?」我驚訝地發現,那些年我們一起創造的文化,還在、還活著。它被延續、被轉化,被十年後的他們接住了。你說,這不是一種最真實的「長期回報」嗎?讀完《納瓦爾寶典》,我再次想起對自己的期待:「如果別人能輕易複製你正在做的事,那就不值得你去做。」

我才真正明白自己從大學時期開始,就在玩一場正和的長期遊戲,不是為了勝出,而是為了創造無人能取代的價值。說這段,不是提當年勇,而是因為那是我能舉出最純粹、最容易理解的例子。走出校園後,志同道合的人不再容易遇見;而能一起走長線的夥伴,更需要共同的信念與耐性。

出了社會,更需要加倍努力與參與,才有幸遇見那些也選擇長期賽局的人。所以現在的我,依然走在這條「長線投資」的職涯路上。

如果你也想走自己的路,或成為斜槓者,為未來做長線佈局,不妨問問自己這3個問題:

  1. 你現在的努力,是為了快速看到結果,還是為了鋪一條走得久的路?
  2. 你的技能組合裡,長期持有的核心價值 vs. 短期可轉換的能力,佔了多少比例?
  3. 有沒有一項技能,是你熱愛、世界需要,而短時間內,別人無法輕易複製的?

如果你現在的答案還模糊,也沒關係。人生從來不是找到「標準答案」,而是學會向自己提問,然後思考、實踐。

最後,留一個問題給你靜靜思考:如果現在的職場裡,還沒有你想做的那份工作,有沒有可能,你去創造它?

興趣 × 能力 × 價值觀
喜歡的事 × 擅長的事 × 重視的事

當這些與市場需求的交集出現,也許就是你未來的超能力。讓我們彼此提醒:職涯,真正長遠的佈局,是持續打磨自己,直到世界等得起你的精彩。

(本文已獲名日文化同意授權刊出)

瀏覽 92 次

覺得不錯的話就分享出去吧!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