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爭激烈!履歷用「AI大頭照」成擋不住的趨勢 Canva也加入這功能
記者彭夢竺/編譯
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就業市場中,求職者爭相尋找任何能讓自己脫穎而出的優勢。近期,透過AI生成的大頭照正在全球掀起一股取代傳統攝影棚照片的熱潮,成為履歷表和個人檔案的新標準配備。
這類AI照片製作快速、費用僅需傳統攝影的一小部分,就能提供專業級的肖像,特別受到渴望提升線上形象的年輕專業人士青睞。在專業社交平台上,AI大頭照的使用頻率顯著上升,甚至連知名設計工具Canva也加入了這項功能。

克服高昂攝影費用
過去,一張高品質的專業大頭照往往是求職者的一項財務門檻。在美國,專業攝影的平均起始費用動輒數百美元。
Plush成長部門主管Melanie Fan回憶:「我在耶魯大學讀書時,15分鐘的學生攝影費用就要200美元(約新台幣6,400元)。整個過程從拍攝、修圖到確認,既費時又昂貴。」
這股不便促成了InstaHeadshots、HeadshotPro和Aragon AI等AI大頭貼工具的爆發。這些服務承諾在數分鐘內生成專業圖像,價格通常低於50美元(約新台幣1,600元)。使用者只需上傳幾張自拍,選擇背景,即可收到數十張不同風格的專業照片,完全無需攝影師介入。
Melanie Fan分享她的親身經歷:「自從我更換了的AI照片後,從公司那裡收到的主動訊息量暴增了3到4倍。」
企業端也廣泛應用AI
根據設計公司Canva的最新市場研究報告,高達88%的求職者認為,一個精緻的數位形象會影響招聘決策,這一比例比前一年增加了45%。
Canva的AI產品負責人Danny Wu表示,開發這項功能的目標並非取代實體攝影,而是讓所有預算或地理位置的人都能輕鬆獲得高品質的圖像。他強調:「這是一種更便捷的方式,讓大家擁有專業且獨特的頭像。」
此外,AI在招聘流程中的應用也持續增加。90%的招聘經理表示他們曾使用AI來協助招聘工作,而96%使用AI輔助求職的應徵者表示他們收到了回覆電話。

誠信與真實性陷兩難
然而,AI技術的快速普及也引發了關於職業道德與信任的爭議。許多求職者擔心照片看起來太假或有欺騙性。
ZipRecruiter的職涯專家Sam DeMase指出,儘管招募人員接受AI大頭貼,但「做得差的AI照片很容易被識破,給人不真實的感覺,並可能損害候選人的入選機會。」
前Meta工程師Chris Bora就曾因不滿意現有工具的效果(例如「讓自己看起來更高、更瘦,或膚色變淺」)而自行開發了Nova Headshot。他認為:「你不需要花大錢看起來專業,只需要一個工具讓你看起來像你『最好狀態的自己』。」
用戶Amber Collins雖承認AI照片的效益大於風險,但仍感到不安,特別是部分糟糕的App會生成「七根手指、半截項鍊消失」的怪圖,讓她覺得有「原罪」。她表示,在經濟考量下選擇AI,但「我100%更希望拍真正的照片。」
照片需反映本人真實樣貌
面對爭議,專業社交平台也提出了規範。雖然平台允許使用AI等工具來強化或建立個人檔案照片,但「照片必須反映你的真實樣貌」。任何不符合其使用者協議或專業社群政策的個人檔案照片都可能被移除。
儘管招募人員口頭上表示仍偏好真實照片,但AI大頭貼在技術上已越來越難分辨。加上有研究指出,66%的人資專業人士使用AI生成職缺描述,44%使用AI審查或篩選申請人履歷,人類對照片的審查在申請初期階段的比重正在下降。
隨著Z世代和千禧世代成為使用AI大頭貼的主力,在「技術創新與平價化」對抗「真實性與人味」的這場拔河中,AI頭像趨勢預計將難以停止。
資料來源:CNBC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