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二三事】別亂開黃腔!一句「想看有多大?」好感追求秒變性騷擾恐觸法

記者林育如/台北報導

小敏最近剛加入新公司報到,每天面對新任務本已是挑戰,然而職場上的另一件事卻讓她困擾不已。她的隔壁男同事經常靠得過近注視她,有時還會出現不經意的肢體接觸,下班後甚至透過言語或LINE傳送不雅訊息和性暗示,讓小敏感到非常不舒服。身為新人,她一時間不知道該如何應對。

322
小敏最近剛加入新公司報到,隔壁男同事經常靠得過近注視她,有時還會出現不經意的肢體接觸,讓小敏感到非常不舒服。(圖/AI生成)

事實上,無論在職場、校園、公共場所,甚至日常社交中,性騷擾事件屢見不鮮。專家及勞政單位提醒,性騷擾不僅限於明顯的肢體接觸,從言語挑逗、文字訊息,到肢體互動、甚至眼神,都可能構成騷擾行為。一旦觸犯相關法律,不僅可能面臨民事或刑事責任,也可能破壞職場關係,損害個人名譽,對受害者造成長期心理影響。

性騷擾行為的判斷重點在於是否讓對方感到不舒服、冒犯或受到威脅,而非行為者自認「只是開玩笑」。因此,任何情況下,只要涉及不受歡迎的性暗示、言論或行為,都應立刻停止。尤其在工作場合,主管、同事間的互動必須保持專業,避免跨越尊重的界線。

四大面向:性騷擾可能以多種方式出現

根據防制性騷擾相關專法與案例,性騷擾行為可分為四大面向:

1言語:包含不當的性暗示、黃色笑話、評論對方外貌或身材,或在對方不願意的情況下詢問隱私性的問題。例如,拿對方的穿著開黃腔、在會議中對特定人發表性意味的評語、一句開玩笑「想看有多大」等隱誨字眼,都可能構成騷擾。

2文字:包括透過簡訊、電子郵件、社群平台傳送帶有性暗示、色情圖片或影片的內容,即便是在私人聊天中,若對方明確表達不舒服,依然可能涉及違法。

3肢體互動與眼神:除了明顯的肢體觸碰(如摸肩、摟腰、拍屁股等),長時間、帶有性暗示的凝視,也可能造成對方心理壓力,屬於非語言性騷擾的一環。

4其他形式:例如利用權勢要求對方陪同參加與工作無關的私人活動,或暗示給予升遷、加薪等交換條件。

專家提醒,很多人低估了眼神與非接觸式行為的影響力,事實上,在法律上這些同樣可能被認定為性騷擾。

不分男女 界線意識是防範關鍵

性騷擾的受害者與加害者都不限於女性或男性,任何性別的人都有可能遭遇或涉及性騷擾。無論是異性之間還是同性之間的互動,只要缺乏同意並讓對方感到不適,就應視為不當行為。

「再好的關係,也要有分際。」即便是多年同事、好友,甚至伴侶關係中的成員,在特定場合或環境下,也需要確認對方的感受與意願,避免在公共或工作場合進行帶有性意味的舉動。

此外,許多性騷擾案件之所以發生,是因為當事人誤以為彼此熟悉就能「玩笑開大一點」。但這種錯誤假設,往往忽略了對方在當下的心理狀態與感受,最終造成不可挽回的後果。

防制與求助管道

為防止性騷擾,專家與勞政單位提出以下建議:

1提高自我警覺:在任何互動中,注意自己的言行是否可能造成對方不適。

2尊重他人反應:一旦察覺對方表情、語氣或動作顯示不舒服,應立即停止相關行為。

3建立安全環境:企業與學校應制定明確的性騷擾防制規範與申訴流程,並定期辦理防治教育訓練。

4勇於求助:若遭遇性騷擾,可向單位內的申訴管道、性平會、勞工局或警察機關求助,保留相關證據有助於後續處理。

根據《性別工作平等法》及《性騷擾防治法》,任何單位皆有責任防止性騷擾發生,一旦接獲申訴必須立即調查處理。違反規定者,可能面臨罰鍰、賠償甚至刑事責任。

性騷擾的防範不僅是法律責任,更是社會文明的基本要求。每個人都應具備尊重他人界線的意識,從言語到行為都要謹慎,尤其在職場與公共空間,專業與尊重是維持良好互動的基石。「不分男女,不分職位高低,任何人都不應容忍性騷擾,讓尊重成為社會的共識。」

 

Loading

在 Google News 上追蹤我們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