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Tube成Z世代首選!百萬YouTuber HOOK現身分享平台3大趨勢
記者孟圓琦/台北報導
2025年YouTube Brandcast年度盛會日前於台北盛大舉行,這場活動不僅展示了YouTube在台灣的最新數據,更揭示其如何從一個單純的影音分享平台,進化為一個能夠創造深層「文化共鳴」的數位生態系。

自2007年正式在台推出以來,YouTube已觸及台灣高達1800萬人,相當於網路人口的96%,並在Z世代年輕族群的日常生活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根據研究機構Kantar的調查數據,YouTube已成為台灣最受喜愛的影音平台,其中高達94%的Z世代用戶認為平台內容與自身生活與興趣高度相關。

延伸閱讀:
Bluesky用戶飆破3千萬成社群新星!去中心化挑戰Threads打造新格局
YouTube推AI自動配音工具 國際用戶觀看明顯增加
從「信任」到「共鳴」:三大趨勢引領未來
本次Brandcast活動的核心精神為「超越信任,邁向共鳴」(Beyond Trust, Towards Resonance),旨在強調YouTube不再僅僅是觀眾信任的資訊來源,更已成為一個能夠匯聚、傳播與形塑文化的場域。大會深入剖析了驅動這股文化共鳴的三大關鍵趨勢:
-
深化(Deepening):
這指的是專業型創作者的崛起,他們透過在特定領域的專業知識與獨到見解,與觀眾建立了深厚的信任關係。這些創作者的影響力早已超越單純的娛樂,其提供的內容甚至能影響用戶從日常任務到重大消費決策的方方面面。觀眾在與這些創作者的互動中,逐漸形成一個個緊密且活躍的社群,使得YouTube成為一個充滿信任與深度的知識庫。
-
沉浸(Immersing):
隨著科技的進步,觀眾的觀看習慣也產生了劇烈變化。越來越多用戶不再僅限於個人螢幕,而是選擇在客廳透過智慧電視享受YouTube內容。自2020年以來,透過聯網電視觀看YouTube的總時數成長了三倍。這種趨勢不僅反映出觀眾對於更高品質、更具「沉浸感」的內容需求,也意味著YouTube正在回歸家庭共享的觀影體驗,讓創作者與觀眾之間的情感連結更加緊密。
-
匯聚(Converging):
YouTube強大的跨文化傳播力使其成為一個獨特的「文化熔爐」。無論是台灣獨有的宗教儀式、小眾的次文化藝術,或是主流的動漫與音樂內容,都能在平台上找到共鳴,並迅速傳播至世界各地。數據顯示,台灣頻道超過40%的觀看次數來自海外,證明了YouTube打破地理與文化藩籬的能力。這種匯聚效應使得各種次文化能夠被主流大眾看見,也讓台灣的在地文化得以在全球舞台上大放異彩。<
品牌合作新契機:透過創作者創造情感連結
大會總結指出,YouTube已不只是影音平台,更是一個充滿活力的文化與情感中心。對於品牌與行銷人員而言,未來的成功關鍵在於如何善用這些趨勢,透過與創作者的深度合作,創造出能夠與觀眾產生強烈共鳴的內容。品牌不再只是單向傳遞訊息,而是成為文化對話的一部分,藉由創作者的影響力與觀眾建立起真實、持久的情感連結。這不僅能夠有效提升品牌形象,更能將行銷訊息轉化為具有文化價值的內容,共同塑造數位文化的未來。

演算法究竟怎麼抓?百萬網紅揭密
截至記者截稿前,百萬網紅HOOK的頻道訂閱數已有高達171萬個訂閱者,從「實驗型」一路走到「歷史型」的YouTuber,Hook表示演算法也是自己仍持續苦苦追求的─但也直指「滿心追著這種虛無虛無飄渺的東西是會讓人生病的」,也笑稱自己像是倖存者偏差。但Hook也強調,當你專注在自己的內容上,觀眾其實都看得出來,「我也有幾支影片是一開始平台說沒有打中大家,或是這個主題大家比較不喜歡,但她也表示,就算起初平台認為這支影片較不受歡迎、推廣到的人比較少,可是只要觀眾是喜歡的,無論是留言或是持續分享給其他人,這個影片的演算法是會被重新抓回來的。
「所以我覺得更重要的應該是在於你的內容有沒有精實?有沒有讓觀眾喜歡?有沒有用心讓觀眾想自主分享?」也回應「如有一群外部的力量衝向你的影片的時候,平台的AI偵測機器會發現那這支影片是值得推廣的!」鼓勵創作者們持續產出優質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