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赴美是客戶要求 賴清德:晶片關稅「不利IT業赴美投資」
記者李琦瑋/台北報導
總統賴清德日前接受《日本經濟新聞》專訪,針對台日、台美、兩岸關係、半導體產業及國際經貿局勢等議題,回應媒體提問,相關報導於13日刊出。賴清德提到,台積電赴美投資是應客戶要求,與關稅無關,若美國對臺灣晶片課稅,反而不利臺灣IT產業赴美投資。

對於川普政府「對等關稅」政策與可能對半導體課稅的意圖,及臺灣的應對方式,賴清德歸納出川普的4大意圖,第一,想要解決財政上的問題,首先,美國GDP一年約29兆美金,可是國債36兆、占GDP約124%;其次,美國歲出超過6.5兆,但歲入約4.5兆餘元,每年有近2兆美元的赤字,約占GDP近7%,再者,美國每年要支付的利息近1.2兆美元,比國防預算一年1兆美元還要多,超過GDP的3%,還有希望85%的美國人民都能減稅,大概需要5千億到1兆美元。
延伸閱讀:將AI晶片作為貿易談判籌碼 川普擬修改出口規則、取消三級管制
賴清德提到,第二,國感受到來自中國的威脅,認為必須要再工業化,如果沒有辦法再工業化,現在美國的工業實力跟中國相比是有落差的;第三,在全球智慧化時代,川普想要帶領國家成為人工智慧的世界中心;第四,川普想要確保世界和平,不再發生戰爭。
賴清德認為,美國的意圖大概是這4大面向,因此川普才會提高關稅、要求貿易國多買美國貨品、要求友盟國家到美國投資,來達成這些目標。
賴清德指出,32%的加徵關稅對臺灣來說是非常嚴重的挑戰,我方將透過談判來降低關稅,同時找到機會,包括從零關稅開始談起,台美尋求機會洽簽雙邊貿易協定,以及盼藉由投資來幫助美國再工業化及成為人工智慧的世界中心,同時讓臺灣產業能升級、轉型,也讓臺灣產業能進一步融入美國經濟結構,確保臺灣長期發展。
對於川普喊話將對臺灣晶片課50%或100%關稅,賴清德說,台積電基於顧客要求,已承諾要去美國投資,相信台積電的產業鏈也會跟著過去,這些都是具體的行動,與關稅無關;若美國對臺灣採取《232條款》措施,對晶片或相關產業課徵關稅的話,反而不利臺灣半導體產業或資通訊產業到美國投資,這部分未來都會跟美國清楚說明。
賴清德強調,臺灣銷往美國的貨品中有2大類,資通訊產品及電子零組件,占臺灣銷往美國貨品的65.4%。這些都是美國需要的東西,政府會讓美國清楚知道,臺灣賣的不是終端的商品,而是美國未來要再工業化、以及成為人工智慧世界中心所需要的科技產品。
對於台積電到海外設廠投資,賴清德認為,台積電到日本、歐洲及美國投資,都是很自然且正常的經貿與投資行為,臺灣是一個民主國家、法治社會,所以臺灣的公司基於業務需要到世界各地投資,原則上只要不損及國家利益,政府都會支持;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也承諾過,台積電的研發中心會在臺灣,在臺灣投資的這些工廠都不會改變、也都不會受到影響,換句話說,台積電不會因為去美國投資,就削弱了它的實力。
賴清德說,臺灣擁有半導體生產製造的優勢,臺灣很樂意跟世界民主國家共同合作,促進下一個階段世界的繁榮發展。
瀏覽 352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