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醫療市場規模爆發式成長 5大應用範圍成未來發展重點
記者彭夢竺/台北報導
智慧醫療(又稱AI醫療),指的是AI技術在醫療領域的應用,目的在提升醫療診斷、治療及管理的效率和準確性。通過機器學習、深度學習和自然語言處理等技術,AI醫療不僅可以分析大量的醫療數據,還能提供更精確的診斷和治療方案,甚至可以預測疾病的發展趨勢,有助於醫生做出更快、更準確的決策,大幅改善患者的治療效果和醫療體驗。

隨著AI技術的發展,AI醫療正逐漸改變傳統醫療模式,成為未來醫療發展的重要方向,也使得近年來醫療產業在AI方面應用受到市場關注。尤其在臺灣人口老齡化加劇、醫護人員短缺的情況下,如何提升臺灣醫療系統的整體運營效率,讓更多患者能夠獲得及時、精準的醫療服務,是當前醫療體系發展的重點。
其實,過去有不少科技大廠都曾嘗試跨入醫療領域,但往往在發表實驗成果後,落實在實際醫療場域的表現卻總是不如預期,最著名的案例就是IBM當年成立的Watson Health,最終被拋售而黯然收場。不過,隨著ChatGPT的問世,加上各項AI技術的發展,市場上又開始期待能將生成式AI運用在實際醫療場域,協助醫護人員提高醫療效率。
國立臺灣大學名譽教授、前科技部部長陳良基指出,全球AI醫療市場正迎來爆發式成長期,預估到2030年,市場規模將從目前的325億美元,飆升到1792億美元。這項預測不僅反應出資金與技術的持續湧入,更凸顯產業對AI在醫療場域中應用的高度期待。

以臺灣而言,AI醫療基本上依循WHO及美國的定義,強化醫院與社區的雙軸發展,並以實現精準健康為願景。5大AI智慧醫療應用範圍如下:
協助醫療決策:發展醫院的數位決策管控中心,整理資料分析,有助於加速醫護處理急症的效率。
增進醫病關係:導入數位科技與AI,協助改善流程,並增進患者體驗與醫病關係。
簡化行政流程:透過流程機器人(PRA)和AI等技術,讓照護者專注在照護工作,而非將時間耗費在行政工作上。
優化服務流程:分析醫院服務瓶頸,透過優化服務流程的設計,提升服務品質。
提升營運效率:導入數位供應鏈、自動化及機器人等技術,提升營運管理和後台效率。
不論從全球公衛的需求,或是臺灣產業的發展來看,AI醫療領域的發展不僅深具巿場潛力,也攸關民生福祉,是政府的重要政策方向,而佈局智慧醫療領域便需培養具有跨專業領域的人才,儘早佈局具AI及生醫雙專業的人才能搶得先機。
瀏覽 271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