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依賴成為年輕人心理壓力?「高敏人」掌握3點和情緒共存

記者孟圓琦/台北報導

在數位世代下,媒體社群的資訊快速更迭,之於年輕人的生活與心理健康生成深遠影響,亦使其徒增更多壓力與焦慮。此外,近年更因MBTI性格測驗的流行,讓「高敏人」一詞浮現並受到關注,成為理解自我與他人情緒反應的重要概念。童伴心理治療所心理師陳莉婷,將深入分析這些現象背後的原因,並探討如何有效調適心態、解析高敏特質的優勢與挑戰,並分享實用建議,幫助青年善用這項特質,提升心理韌性與生活品質。

隨著各式社群媒體的更迭與快速刷新,還有五光十色的精修內容走進年輕人的視線中,為其帶來更多的是焦慮及自我批判。(圖/123RF)

多元媒體之於年輕人影響距甚 「這兩種」最典型

這幾年媒體對於年輕人的影響,陳莉婷直指兩大面向:容貌焦慮與自我懷疑。由於社群上呈現的照片或文案,大多經過精修、跳脫現實且不符實際,在過度美化的內容刺激下,就容易生成比較心態、帶來焦慮。另一項就是自我懷疑,「社群其實是很結果論的。」陳莉婷表示,有多少的追蹤數、有多少個按讚,短暫而快速滿足的成就感也象徵容易迅速帶來失落,「今天有極高的按讚數、但明天可能面對的是一片冷清」,如果過度依賴這些數據,可能就會開始生成自我懷疑。

調適建議:

  1. 數位斷捨離:

    身心變化和情緒皆源自注意力,每週至少 1 天限縮社群使用時間

  2. 現實連結:

    鼓勵線下實體互動,每月至少參加 1 次聚會,避免沉浸社群的「理想」中

  3. 內容濾網:

    主動取消或隱藏帶來負面情緒的帳號,讓大腦刻意蒐集正反訊息來達到平衡

輔助工具:

  • 「5:5 法則」:

    觀看 5 則正向內容,才看 5 則負向內容

  • 「真實日記」:

    每天寫下 3 件真實發生的好事,強化「當下即足夠」的信念

在前陣子網路火紅的MBTI十六型人格中,除了內外向的「I人」及「E人」,另一項常提及到特質就是「高敏感」,對於情緒的細微變化相當敏銳,卻也時常內耗、沉浸負面情緒中。(圖/123RF)

高敏感特質是福是禍?心理師3大建議與情緒和平共存

陳莉婷指出,高敏感是一項特質,特性就是感受更為細膩且具備極佳的洞察力和觀察力,同時也更容易被環境或情緒所影響──無論是源自自身的情緒還是他人。「但特質也是一體兩面」陳莉婷分享,優點在於團隊有衝突發生時,高敏感人可迅速且敏銳地偵測到可能有衝突或是矛盾點,並提出可以如何處理及化解,並幫助我們在創意發想上更有優勢,「高敏感人可以有100種設想的方法」;另一面就是很容易內耗、時常在會沉浸在負面感受中糾結。

延伸閱讀:
科技業高壓環境易衝擊心理健康 專家籲:要提升「覺察力」
科技業高壓、高工時成心理健康隱憂 清大心理學者解析與應對策略
「這五類人」易成心輔破口!研替心理師:積極面對是心理健康的關鍵

針對高敏特質,陳莉婷針對在職場上的3大建議:

  1. 角色定位:

    高敏人須清楚知道自己在團體中,或是每個會議、專案裡自己的角色定位。如果現在是個領導者,那就專注在領導和方向決策,由於高敏人就是因為感受及洞察力敏銳,很多時候都在心裡產生不同視角、不同需求彼此衝突。若是個領導者的角色,需要去理解被自己帶領夥伴們的立場,但須避免過度靠近,若是這兩股力量相當,就會形成內耗。
    此外,亦適合做為團隊的觀察員,因為高敏人能更敏銳留意到訊號的變化,比如哪個同事可能會離職、某位同事其實滿腹委屈等等,都很容易就有所覺察。

  1. 界線的設定:

    比如「上班」跟「下班」都是個界線,或嘗試「10分鐘情緒下線法」暫時脫離高強度情境,再衝突發生的當下先暫離、待狀態回穩。

  2. 特性應用:

    因為本身洞察力高、感受細膩,容易受環境情緒影響,同時也意味著相對更能掌握他人的需求跟狀態的變化,像是人資、訓練講師、顧問等,都是適合高敏人擔綱的職位。

陳莉婷指出,在其服務的個案當中,大概有兩至三成的個案會覺得自己特別敏感,其中常見的困擾包含:資訊過多──無論是人事資訊或環境資訊,環境資訊可能包含光線、肌膚觸感、聲音等,以及很難拒絕他人的請求,並且會持續的內在批判。(圖/123RF)

陳莉婷也呼籲,心理健康是一輩子的功課,提早覺察、及早行動,就能提升生活品質。

瀏覽 85 次

覺得不錯的話就分享出去吧!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