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羅曼望遠鏡將捕捉10萬宇宙爆炸 揭開早期恆星與暗能量之謎
記者林育如/編譯
美國太空總署(NASA)最新研究指出,即將於2027年啟用的南希.葛蕾絲.羅曼太空望遠鏡(Nancy Grace Roman Space Telescope)在其主要觀測計畫之一「高緯度時域巡天」(High-Latitude Time-Domain Survey)中,預計將發現高達10萬起宇宙爆炸事件,從超新星爆發到黑洞吞噬恆星的劇烈現象,甚至有機會首次捕捉宇宙初期最早恆星的毀滅性爆炸。

這項研究由貝勒大學助理教授本傑明.羅斯(Benjamin Rose)領導,並發表於《天體物理期刊》(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他表示:「無論是探索暗能量、恆星死亡、銀河能量來源,或是未曾見過的宇宙現象,這項調查都將是黃金寶庫。」
羅曼太空望遠鏡的觀測計畫將每五天掃描同一片宇宙區域,連續兩年不間斷,科學家將把這些資料串聯起來,如電影般拼湊出「宇宙煙火秀」。
其中最受矚目的,是用來測量宇宙膨脹的Ia型超新星。這類爆炸亮度一致,是研究暗能量的關鍵工具。模擬結果顯示,羅曼望遠鏡可能將觀測到多達2.7萬顆Ia型超新星,是過去所有望遠鏡總和的十倍。更驚人的是,它將可望觀測到距今115億年前的超新星記錄,補足目前觀測空窗,協助釐清暗能量是否隨時間變化。
延伸閱讀:
英國射電望遠鏡揭露年輕恆星周圍「卵石海灘」 揭示行星誕生關鍵
NASA釋出史上最接近太陽影像 帕克探測器刷新紀錄直擊日冕風暴
吸血鬼恆星有「共犯」?研究揭第三顆星助攻吞噬行動
地球上最大火星隕石將拍賣!估價上看400萬美元、蘇富比紐約登場
此外,羅曼望遠鏡預估還將偵測約6萬顆核心崩塌超新星,以及數千種其他天體爆炸,包括約90顆超亮型超新星、40次潮汐破壞事件(恆星被黑洞撕裂)、以及5起重子星碰撞引發的千新星爆炸。
令人期待的是,羅曼也有機會首次證實第一代恆星「對不穩定性超新星」(pair-instability supernova)的存在。這些恆星比太陽大數百倍,沒有金屬成分,最終自我毀滅且不留下任何殘骸。研究預測羅曼可望觀測到10顆以上這類罕見超新星。
羅曼太空望遠鏡由NASA戈達德太空中心負責管理,並與南加州噴射推進實驗室(JPL)、巴爾的摩太空望遠鏡科學研究所、與多個研究機構合作開發,將開啟人類探索宇宙爆炸事件與暗能量的新時代。
資料來源:NASA
瀏覽 423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