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朱諾號太空船攝影機成功「微修復」 破解強輻射損害難題
記者林育如/編譯
美國太空總署(NASA)指出,朱諾號(Juno)木星探測器上的攝影機JunoCam,在經歷長時間強烈輻射損害後,透過一項實驗性加熱技術成功恢復拍攝功能,為未來深空高輻射環境下的太空設備修復提供重要借鏡。

朱諾號於2023年12月在距離地球數億英里的深空中,成功執行了一項關鍵修復任務。JunoCam的光學單元雖裝在鈦合金防輻射倉外,仍因長期穿越太陽系內輻射最強烈的木星輻射帶,導致成像品質逐步退化。經過前33圈軌道穩定運作後,從第47圈開始攝影機出現輻射傷害,至第56圈幾乎無法拍出清晰影像。
團隊分析發現,JunoCam的電壓調節器受到損害,電力供應不穩成為主因。無法直接更換硬體,工程師嘗試使用「退火」(annealing)技術,即透過加熱後緩慢冷卻,修復半導體材料微小缺陷。JunoCam的加熱器被指令提升至攝氏25度左右(華氏77度),遠高於平時溫度。加熱完成後,攝影機影像明顯回復清晰,支援後續多圈軌道拍攝。
然而隨著朱諾號越飛越深入輻射帶,第55圈後影像再次惡化。為了捕捉2023年底靠近木星火山衛星伊歐(Io)的珍貴畫面,團隊再度大幅提高加熱器溫度進行「極限退火」,數天後畫質奇蹟般回穩。12月30日,朱諾號距離伊歐表面僅930英里(約1500公里)時,成功拍攝出火山和硫磺覆蓋山峰的清晰影像,揭露衛星北極未曾記錄的地貌細節。
延伸閱讀:
太空版自殺任務?行星TOI-2109b步步逼近恆星 結局只有三種
科羅拉多河曾被隕石餘震改道?新研究提出驚人假設
南韓公布2045年登月藍圖 目標建設月球經濟基地
火星新突破:藻類製生物塑料耐壓測試成功 未來可望打造火星「綠色基地」
截至目前,朱諾號已繞木星74圈。團隊發現退火技術在緩解輻射損害方面成效卓著,並已將此技術應用於其他科學儀器與工程子系統,期待為未來地球軌道及更遠太空任務開啟輻射防護新篇章。
朱諾號首席研究員Scott Bolton表示,「這次經驗將有助於開發更耐輻射的太空系統,不論是國防、商業衛星還是NASA的其他太空任務,都能受益匪淺。」
資料來源:NASA
瀏覽 485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