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轉型陷兩難?分析師憂「製程困境」恐拖累產品競爭力
記者孫敬/編譯
自今年3月陳立武上任英特爾(Intel)執行長一職以來,華爾街分析師普遍抱持著審慎樂觀的態度。然而,在那之後市場對英特爾的評價卻顯得有些模稜兩可,甚至帶有諸多保留,暗示外界對其能否成功轉型,仍缺乏足夠信心。如今,Loop Capital分析師Gary Mobley也持保留態度,對英特爾的股票給予「持有」評級,目標價設定在每股25美元。
延伸閱讀:恩智浦第二季營收年減6% 通訊業務疲弱 第三季財測優於預期

英特爾面臨「兩難困境」,先進製程恐成產品部門絆腳石
Mobley直言,英特爾目前的轉型策略仍處於起步階段,難以給予更具體的評價,特別是這家晶片大廠正陷入一個進退兩難的困境。「台積電的先進製程更具優勢,英特爾的產品若要與超微(AMD)、輝達(NVIDIA)和Arm競爭,台積電顯然是英特爾未來在運算晶片(Compute tiles)製造上最理想的合作夥伴。」
Mobley隨即指出這條路的潛在問題,在於英特爾龐大的固定成本,若沒有晶片製造部門的訂單支持,這些成本將難以攤平。因此,在英特爾晶圓代工事業(Intel Foundry)與其產品部門目前「綁在一起」的情況下,Mobley 認為,晶圓代工事業恐成為產品部門的阻力。「如果英特爾的發展重心能從Foundry 2.0轉移,或將晶圓代工事業從英特爾獨立出來,我們或許對評級會有更樂觀的看待。」Mobley回應。
18A製程進展現曙光,但產品上市時程未明,AMD市佔持續擴大
與此同時,正如富國銀行(Wells Fargo)上週另一份報告所指,目前「斷定英特爾能全面轉型還言之過早」。儘管富國銀行預期英特爾在第二季財報會議上,表示會對其18A製程的良率進展給出「正面」評價,這對其晶圓代工部門能否在2027年實現收支平衡,並確保公司整體業務動能的可持續復甦至關重要。然而,該銀行仍對基於18A製程的Diamond Rapids Xeon CPU上市時間仍不明朗感到擔憂。
此外,富國銀行相信基於18A製程的Panther Lake CPU有望在2025年底前推出,但根據該銀行最新評估,其批量生產預計要到「2026年上半年」才能實現。富國銀行也預期,AMD將在「2025年下半年至2026年」持續侵蝕英特爾的市佔率,因為這家新興晶片大廠將推出其基於2奈米製程的Zen 6 EPYC平台。由此可見,富國銀行評估英特爾在客戶端運算市場正面臨來自AMD和Arm產品的雙重擠壓。
即便如此,市場仍有正面消息傳出。KeyBanc上週指出,英特爾18A製程的良率已達到55%,較上一季度提升了5個百分點,英特爾18A製程的良率已經超越了三星的SF2製程,並與台積電2奈米製程良率持平。
英特爾股價在22日盤前交易中上漲了0.5%,預計本週將公布其今年第二季的財報。
資料來源:Wccftech
瀏覽 744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