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風暴再起?川普政府兩週內揭曉半導體國安調查報告

記者孫敬/編譯

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27日透露未來2週內,美國將宣布針對半導體進口進行國家安全調查的結果;與此同時,美國總統川普也暗示,更高的關稅即將來臨。盧特尼克在川普與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會晤後向媒體表示,這項調查是促使歐盟開始與美國展開更多元貿易協議的關鍵原因之一,目標一次性解決所有問題。

延伸閱讀:黃仁勳力挺川普AI策略 美國科技堆疊將以「驚人速度」全球擴散!

美國 USA
美國半導體進口調查報告,可能會影響到台灣半導體產業。(圖/科技島圖庫)

232條款調查箭在弦上,衝擊全球晶片供應鏈

這項備受關注的半導體進口國家安全調查,是根據美國1962年《貿易擴張法》第232條款所進行。該條款賦予美國總統在認定進口產品威脅國家安全時,得以實施關稅或其他限制措施的權力。川普政府早在今年四月便已宣布啟動這項調查,旨在評估美國對外國製藥和半導體進口的過度依賴是否構成國安威脅。

川普總統則直言,許多公司,包括來自台灣及其他地區的半導體製造商,都將選擇在美國投資設廠,以避免遭受未來可能徵收的新關稅打擊。川普進一步提到,馮德萊恩透過這種「更好的方式」成功避免了即將到來的晶片關稅,雙方協議將對進入美國的歐盟商品徵收15%的關稅,另涵蓋獨立的25%汽車關稅。

值得注意的是,這並非川普政府首次援引232條款。在他第一任期內完成的類似調查,已成為他重返白宮後對鋼鐵、鋁材及汽車產業徵收25%關稅的依據。自今年1月回歸以來,川普政府已實施了10%的對等關稅,且該稅率將從8月1日起對大多數主要貿易夥伴提高新稅率。

面對美國對進口晶片的高度依賴,特別是來自台灣的晶片,前民主黨拜登(Joe Biden)在其任期內曾透過《晶片法案》(CHIPS Act)提供數十億美元的獎勵,吸引晶片製造商擴大在美國的生產。

資料來源:Reuters

Loading

在 Google News 上追蹤我們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