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批評庫克了!創造蘋果巔峰登兆元帝國 分析師推估再續任5年

記者孟圓琦/編譯

儘管蘋果執行長提姆.庫克(Tim Cook)近期因《Apple Intelligence》發展、未收購Perplexity等議題飽受批評,甚至常被拿來與已故創辦人史蒂夫.賈伯斯(Steve Jobs)比較,但事實證明,正是庫克獨特的領導風格,才讓蘋果蛻變為今日的科技與金融巨擘。

Gemini Generated Image Tim Cook
據當時的蘋果董事會成員阿爾.戈爾 (Al Gore) 稱,史蒂夫.喬布斯本人曾表示,公司裡的任何人都不應該問「史蒂夫會怎麼做?」因為根本沒人知道,連他最親近的人也不知道。(圖/AI生成)

自2011年接任執行長以來,庫克便面臨外界不斷的檢視。從初期對其領導能力的質疑,到後來的HomePod銷售不佳、Apple Watch被唱衰為「無用設備」,以及近期《Apple Intelligence》看似出師不利等,批評聲浪從未間斷。然而,在這些爭議中,庫克領導下的蘋果,卻從1兆美元市值一路攀升至前所未有的3兆美元,兩度創下全球首家達到此里程碑的企業紀錄。

延伸閱讀:
蘋果珍稀紀念品拍賣會來了!麥金塔電腦和iPad原型機「這天」結標
致敬蘋果傳奇工程師 庫克公開悼念比爾・阿特金森並緬懷其貢獻

庫克曾在一份內部備忘錄中強調,蘋果的財務成功「僅是創新、將產品與客戶放在首位,以及始終忠於公司價值觀的結果」。這與賈伯斯當年常說的「不關心金錢,相信好作品自然會帶來回報」異曲同工之妙。對於股東而言,這份成就顯而易見:若在庫克上任時投入1,000美元,如今市值已達約18,500美元,這也強烈預示著庫克的執行長之位穩若泰山。

Gemini Generated Image pegrqkpegrqkpegr
(圖/AI生成)

正是庫克卓越的財務敏銳度,讓蘋果具備了雄厚的資本實力。這份現金儲備讓蘋果得以終止長達十年的「Apple Car」專案,並將其投入的材料科學、電腦視覺等研發成果,轉化應用於其他產品。這份底氣也讓蘋果能以「後發制人」的策略,在進入市場時擁有更充分的準備與領先優勢。

長期以來,外界總習慣以「史蒂夫.賈伯斯絕不會這麼做」來批評庫克,並認為蘋果是靠著賈伯斯創造的成功在吃老本。然而,這樣的論點忽略了庫克任內所取得的豐碩成果。儘管沒有任何產品能超越iPhone的全球銷量,但庫克掌舵下的Apple Watch、AirPods和AirTags等產品,都成功地重新定義了其所在的市場,並成為行業的標竿。

此外,庫克在推動蘋果從Intel晶片轉向自家Apple Silicon處理器方面,展現了與賈伯斯當年帶領蘋果從PowerPC轉向Intel同樣深遠的戰略眼光。這項變革徹底改變了Mac產品線,堪稱庫克任內最革命性的成就之一。

庫克不僅專注於產品線的拓展,如Apple TV+、Apple Music等服務的推出,更扮演了蘋果在全球政商領域的重要「政治家」角色。他以其圓融的溝通技巧,在面對批評時總能以「在我看來…」這類短語巧妙回應,展現其堅韌的「犀牛皮」特質,正如他自己所說,這在擔任蘋果執行長時非常實用。

近期,Wedbush金融服務公司的分析師Dan Ives預測,庫克至少將再擔任蘋果執行長五年,並指出當前的關稅與AI發展,將是定義庫克任期功過的關鍵時刻。基於庫克所達成的成就,以及為股東和公司創造的巨大財富與成功,他無疑已贏得了隨時決定去留的權利。

資料來源:appleinsider

Loading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