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基本法送出委員會 藍委葛如鈞:對主權、文化維護有幫助
記者黃仁杰/台北報導
國民黨立委、教育及文化委員會召委葛如鈞推動《人工智慧基本法》逐條審議於4日正式送出委員會,使臺灣與全球AI治理與發展潮流,寫下立法新頁,成為台灣第一部出委員會,進入立法程序的AI專法,為我國人工智慧發展奠定制度根基,具指標意義,對主權、文化的維護也有幫助。

葛如鈞強調,《人工智慧基本法》是一部面向未來十年 AI 浪潮的治理架構,涉及的不僅是產業政策,更攸關全民的生活安全與基本權益。葛如鈞指出,人工智慧基本法,整合各黨派建言與社會聲音,完成的是一部真正以台灣利益為核心、由立法院主動定義的AI基本法。
受惠於晶片製成高度成熟,讓台灣在全球AI浪潮的席捲下,佔有一席之地,但葛如鈞指出,如果缺乏應對的框架跟辦法,導致整個政府跟社會是沒有一致的觀點去應對AI,等於「千頭馬車」,產官學對AI的看法都有極大的不同。
葛如鈞進一步說明,「不一樣的看法會導致台灣在AI發展上會有非常多的衝突跟沒有效率,就會讓台灣沒有競爭力,這是非常危險的」,美日韓均積極推動AI基礎法治框架,「我們最擔心的就是主權、文化、人民權益受損,現在許多訓練AI的主要中文資料都是簡體中文,這不只是語言文字的覆蓋,而是可能會有思想跟意識形態的覆蓋,這對我們的主權和文化其實都非常危險,也非常不利。」
而對於立法的主管機關權責,葛如鈞表示,數位發展部作為行政院欽點的主管機關,在整個立法過程中表現消極、缺乏主動性,令人極度失望。為確保AI基本法的推動落實不致淪為紙上談兵,葛如鈞呼籲,行政院審慎檢討主管機關定位,應將AI治理主責機關轉由具創新視野與技術研發能量的國科會主導,使我國AI政策對接世界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