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傳產面臨關稅疊加新挑戰 李大中籲政府:可調整對美匯率以因應
記者鄧天心/台北報導
美國自8月初針對台灣工具機等傳產實施「疊加關稅」新制,將原本4.7%關稅暴增至24.7%,對台灣出口競爭力造成嚴峻衝擊,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教授李大中指出,與日本、南韓因自由貿易協定僅須負擔15%關稅相比,台灣企業面臨的是在起跑點即落後的不利局面。
李大中解釋,過去日本工具機成本稍高於台灣,如今關稅差距縮小甚至逆轉,再加上日本產品品質、市場形象占優勢,台灣面臨的競爭壓力只會更大,但高關稅加重進入門檻,台灣業者利潤遭壓縮,美國買家傾向轉向日、韓等國採購,可能會讓台灣面臨「訂單外流」的風險。

延伸閱讀:受20%關稅影響巨大 工具機業者盼:政府支持產業加速推動雙轉型
業界所受壓力不僅來自關稅。新台幣2025年以來強勢升值,再度推高出口產品價格,進一步削弱國際競爭力,李大中直言,把「疊加關稅」和「匯率升值」兩項壓力合併來看,這是台灣傳產近年最前所未有的挑戰,特別是工具機等對美出口比重高達24%的產業。
他強調,中小企業雖產值不及大型企業,卻集中大量就業人口,任何出口衝擊都牽動民生與產業結構,李大中表示,對於政府四月提出900億元補助預算表示肯定,但不少業者可能更希望央行積極管理匯率,讓台灣出口不會在國際市場喪失優勢。
李大中也補充,台灣沒有與美國簽署自由貿易協定,關稅負擔居高不下,在與日、韓等競爭國家同台競技時處於劣勢,期待政府除了加強與美國談判、推動產業轉型外,更需靈活運用匯率及財政政策為產業減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