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對話】發明蘋果電腦、之後卻賣掉蘋果股票 他之後去做了什麼?
記者鄧天心/綜合報導
在矽谷傳奇人物中,史蒂夫‧「沃茲」‧沃茲尼亞克(Steve Wozniak)無疑是最具個性、最不尋常的存在,他與賈伯斯共同創辦了蘋果公司,發明第一台Apple I電腦,點燃了個人電腦革命的火花,然而,在這位「沃茲」75歲的生日的此刻,人們最津津樂道的,不是他錯過成為千億富翁的機會,而是他在財富與幸福之間的選擇,他主動放棄絕大多數蘋果股票與財富,只為追求「真正的快樂」。
1980年,蘋果公司上市,當時沃茲尼亞克手中的股份價值驚人,但他做了一個令華爾街目瞪口呆的決定:自己留下只夠生活所需,將數百萬美元價值的蘋果股票分給早期員工。
多年後,當線上論壇有人提起這段往事,評論他「太早賣掉蘋果股票,不然現在就富可敵國」,沃茲甚至親自現身回應:「我把自己所有的蘋果財富都送走了,因為財富和權力不是我人生的追求,我有很多樂趣和幸福,我資助了很多重要的博物館和藝術團體,它們就以我的名字命名了一條街,因為我對這座城市的貢獻。」
當大部分的人都忙著追求下一個夢想數字時,這位改變世界的工程師,為何能用如此不同的眼光看待自己的財富與價值?他選擇放棄千億身家的背後,又有哪些理由,能讓他在75歲的人生旅途上,始終開朗的繼續往前?《科技島》帶你了解他的故事。

延伸閱讀:
【科技對話】19歲賣Oculus、後打造獨角獸 天才少年要用AI改變國防科技
1970年代的「家釀電腦俱樂部」是沃茲尼亞克啟發Apple I設計的平台,他結合電腦、螢幕與鍵盤,打造出於市場極為少見的一體型個人電腦,掀起1970至80年代個人電腦普及化革命,Apple II從開發至銷售成長全仰賴他對技術細節的掌控與熱情。
離開蘋果後,沃茲尼亞克受訪表示,自己一直想像惠普工程師般,一人專注產品設計,而不是參與公司管理。他認為:「工程師,哪怕在組織最底層,也能推動公司下一個熱賣產品。」他還把三分之一的蘋果股票,以低價讓給早期員工,成為矽谷最受尊敬與懷念的創業精神象徵。
沃茲尼亞克從小就有兩個人生目標:第一是用工程改變世界,第二是按自己的方式過生活,他曾經在訪問中說:「大多數人做事情是因為社會告訴他們應該這麼做。但如果你真的自己思考,你會發現有更好的方法。」問他為何能一直這麼快樂,他直接回答:「因為我每天都做自己想做的事。」
這種「自我驅動」的態度,讓他即使在蘋果上市後、成為百萬富翁,仍然保持著工程師的初心。他熱愛技術、熱愛創新、熱愛慈善,甚至熱衷於騎獨輪車和打賽格威曲棍球這種旁人看來特立獨行的嗜好。
沃茲尼亞克目前的財富估計約有一千萬美元,加上幾棟房子。這個數字與同期的科技巨頭相比,簡直微不足道。但他從不羨慕比爾‧蓋茲或拉里‧埃里森的千億身家。他認為,財富的意義不在於累積,而在於能讓自己快樂、能幫助社會。他資助博物館、藝術團體,參與科技教育,持續支持公益活動。
他對金錢的態度始終如一:「我從不追求財富,也從不尋找任何避稅手段。我靠自己的勞動賺錢,交稅率高達55%,但我是世界上最快樂的人。」
如今,75歲的沃茲尼亞克依然是科技圈的意見領袖,經常公開演講,持續關心科技發展與社會議題。他創立電子前鋒基金會(Electronic Frontier Foundation),推動數位人權;他參與新創,關注太空垃圾問題;他關心教育,希望下一代工程師能像他一樣,把技術和快樂結合起來。
沃茲尼亞克的選擇,對當今追逐「財富自由」的創業者、工程師和年輕人來說,無疑是一劑清涼劑。他證明了一件事:你可以成為改變世界的工程師,可以實現財務自由,但真正的幸福,來自於做自己熱愛的事、幫助他人、並對這個世界保持好奇與熱情。
「我從來沒有出賣自己,我的人生只為快樂,不為成就。」在2025年的今天,史蒂夫‧沃茲尼亞克的這番話,依然擲地有聲。
資料來源:Founders at Work、reddit、wikiwan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