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vian執行長:電動車電池將聚焦「快充、降本」 固態電池商轉仍言之過早

電動車電池在過去十年間性能提升、價格下降,但Rivian執行長RJ Scaringe 認為仍有進步空間。他在接受InsideEVs Podcast專訪時表示,Rivian當前的首要任務,是讓電池能在更快充電的同時維持續航力與成本競爭力。

49159466 fb link
Scaringe指出,充電速度往往與能量密度存在衝突,電池如果能快速補電,通常續航就會受限。(圖/科技島資料照)

Scaringe指出,快充便利性對電動車普及至關重要,尤其對長途駕駛或無法安裝家用充電設備的消費者而言。不過,充電速度往往與能量密度存在衝突,電池如果能快速補電,通常續航就會受限。這也是美國大多數電動車在快充站仍需花費20至40分鐘的原因。

他同時提醒,快充會影響電池壽命:「若頻繁進行高功率快充,電池在1,000次循環後可能損失20%至25%的容量。」以中國車廠BYD為例,該公司今年推出支援 1,000kW 超高功率快充的新車,遠超美國車款,但續航表現有限,反映出這項技術仍有取捨。

新材料與設計 降低電池成本

Rivian目前正嘗試矽基負極(silicon anodes) 等新材料,以針對快充需求調整電池化學組成;同時也透過封裝改良降低成本。例如,即將上市的R2跨界車,就採用更大尺寸的單層電芯組,並讓電池包成為

車體結構的一部分,減少額外支撐與連接件。Scaringe 強調,這些設計大幅削減了電池成本,他指出,除了化學組成以外,其餘結構設計幾乎都是間接成本,並沒有直接創造價值。

固態電池仍遠未商轉 高鎳與LFP仍為主流

被外界視為「聖杯」的固態電池,Scaringe則抱持保留態度。他認為目前產業對固態電池的「商用就緒度」宣稱過於樂觀。「雖然包括聚合物電池、鈉電池等新方向都在探索,但能否真正量產才是關鍵。」

就目前而言,Scaringe認為電動車產業的兩大主流電池體系仍將是核心,也就是高鎳電池,以及價格更低的磷酸鐵鋰(LFP)。他特別肯定LFP的耐用性與低成本,但也指出全球LFP供應鏈幾乎完全由中國控制,美中貿易政策讓美國市場的LFP滲透率極低,短期內不易改變。

資料來源:insideevs

Loading

在 Google News 上追蹤我們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