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技機器人助攻 STEM 教育 塑造未來科技人才

記者黃仁杰/編譯

隨著全球產業對科技人才的需求持續升高,STEM(科學、科技、工程與數學)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顯。競技機器人計畫成為其中一項關鍵推力,不僅提供學生學習技術的管道,也培養團隊合作、解決問題與創新思維的能力。

全球首個人形機器人運動會8月於中國北京登場,比競技、舞蹈、工作技能。
競技機器人計畫成為其中一項關鍵推力,不僅提供學生學習技術的管道,也培養團隊合作、解決問題與創新思維的能力。(圖/科技島資料照)

機器人隊伍啟發學生成長

在美國,一支名為 ACME Robotics 的中學與高中隊伍自 2013 年成立以來,已三度打進世界級賽事。導師團隊長期投入時間協助學生設計、組裝並優化比賽用機器人,讓參與的青少年能在真實挑戰中鍛鍊自己。學生們除了學會如何設計與操作機器人,還必須學習如何經營一支隊伍,涵蓋財務規劃、行銷與專案管理,幾乎就像在經營一家小型企業。

相關專家指出,這樣的實戰經驗能幫助學生在未來職涯中更快適應現實世界的挑戰。從理解市場需求、設計解決方案,到面對競爭壓力,競技機器人比賽成為模擬商業運作的縮影。

STEM 技能轉化為真實競爭力

這類競賽不只是技術比拚,也強調跨隊合作。比賽中,隊伍常常需要與臨時的聯盟夥伴合作,讓學生認知到解決問題的方式不只一種,有時專精比全能更有效率。

學生也會在一次次比賽中快速迭代設計,學會如何在時限下取捨與修正。專家表示,這些技能高度可轉移,無論進入大學或企業,都能展現競爭力。

以 FIRST(For Inspiration and Recogni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組織為例,其競賽涵蓋從小學到高中的完整教育鏈。年幼學生透過樂高積木進入門檻較低的競賽,之後可逐步挑戰更高階的設計與製作。在高階組別中,高中生需使用 CAD 軟體完成設計,並親手加工、焊接與組裝零件。

研究顯示,FIRST 校友往往在大學申請與就業市場中具備明顯優勢,甚至被企業與學術機構列為優先考慮對象。

志工、資金缺一不可 助攻產業創新

不過,這些競賽得以成功推動,除了學生努力,還需要社會資源的支持。最重要的兩大要素是 導師與資金。導師可來自各行各業,無論是工程師、程式設計師,或具備專案管理與製造背景的人才,都能為學生帶來寶貴經驗。

除了專業指導,經費更是團隊能否持續運作的關鍵。從零件採購到比賽差旅,費用往往成為阻礙。專家呼籲,無論是家長、企業或非營利組織,若能提供資助或成為贊助商,都能大幅提升團隊的發展空間,並協助培養更多未來的科技人才。

在新冠疫情後,全球產業對自動化與機器人的需求激增,更凸顯 STEM 教育的重要性。許多學者與業界人士認為,競技機器人比賽不僅是學術活動,更是推動產業創新的社會投資。

教育界專家強調,這些活動並不是要讓機器取代人,而是透過機器人教育,讓學生具備更高層次的技能,能在未來的人機協作環境中發揮價值。

來源:the robot report

Loading

在 Google News 上追蹤我們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