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數OpenAI複雜的交易網絡 天價合約與過度支出該擔心嗎?

記者彭夢竺/編譯

儘管OpenAI仍是一家私人公司,且持續燒掉數10億美元現金,但這家公司大膽的交易策略已成為推動股市創下歷史新高的動力。這家估值高達5000億美元的AI新創公司,已經與輝達(Nvidia)、甲骨文(Oracle)和CoreWeave等公司簽訂了巨額協議。不過,OpenAI的高層對於人們擔憂的過度支出則不以為意。

OpenAI執行長Sam Altman可謂無所不在。這家AI新創公司雖然持續大量燒錢,卻仍與基礎設施夥伴簽訂了數百億甚至數千億美元的交易。這些巨額支出正在推動市場。

OpenAI 123RF 2 1

近日,在輝達同意向OpenAI投資高達1000億美元的消息傳出後,納斯達克指數(Nasdaq)和標準普爾500指數(S&P500)雙雙創下歷史新高。此前在7月,OpenAI才與甲骨文簽訂了3000億美元的交易,這是名為「星門計畫(Stargate program)」的5000億美元基礎設施項目的一部分,該項目同時也有軟銀(SoftBank)資助。

相互依賴的交易網絡與巨額承諾

OpenAI的承諾不僅於此。CoreWeave在上週四宣布,同意向OpenAI提供高達224億美元的AI基礎設施服務,這比他們在3月首次宣布的119億美元有所增加。本月稍早,晶片製造商博通(Broadcom)表示,已獲得一筆價值100億美元的新客戶訂單,分析師很快便將矛頭指向OpenAI。

儘管OpenAI指出,規模擴大是推動創新和未來AI突破的關鍵,但投資人和分析師對於這些驚人的金額,以及OpenAI對日益交織的基礎設施夥伴網絡的依賴,開始感到擔憂。

舉例來說,OpenAI在CoreWeave今年3月首次公開募股(IPO)前,收購了其3.5億美元的股份。輝達則在去年10月參與OpenAI的66億美元融資回合,正式確定了其財務股權。根據《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5月的報導,甲骨文正花費約400億美元購買輝達晶片,為OpenAI的「星門計畫」資料中心提供動力。本月稍早,CoreWeave也披露了一筆至少63億美元的輝達訂單。

此外,輝達透過向OpenAI投資1000億美元,將獲得這家新創公司的股權,同時也能賺取營收。

燒錢與泡沫化:華爾街的紅色警報

根據OpenAI財務長Sarah Friar的說法,公司今年的預期營收僅為130億美元。她指出,科技熱潮需要對基礎設施進行大膽押注。「在網際網路剛起步時,人們一直覺得我們建設過頭了,投入太多了,看看我們今天在哪裡,對吧?」Altman也在8月時強調,為了優先考慮成長和投資,他願意讓公司虧損營運。

然而,部分分析師正在發出紅色警報,認為OpenAI與輝達的交易,讓人聯想到2000年代初導致網路泡沫破裂的「供應商融資」(vendor financing)模式。

輝達一直是這波AI熱潮中最大的贏家,因為它生產訓練模型和運行大型AI工作負載所必需的圖形處理器(GPU)。輝達對OpenAI的投資將分期支付,幫助OpenAI圍繞其GPU建立資料中心。

Bespoke Investment Group在給客戶的報告中寫道:「你不必對AI技術的承諾持懷疑態度,也能將這項宣布視為一個令人不安的信號,表明整個產業生態已變得多麼自我參照(self-referential)。」「如果輝達必須提供最終會轉化為其自身收入的資金才能維持成長,那麼整個生態系統可能無法持續。」

One Point BFG Wealth Partners的首席投資長Peter Boockvar表示,OpenAI與輝達的交易宣布後,他耳邊響起了1990年代末期那些公司的名字。他指出,一個關鍵區別是,這次交易的「金額要大得多」。

Boockvar說:「為了讓這場大規模的實驗能順利進行而不致造成巨大虧損,OpenAI及其同行現在必須創造巨額營收和利潤,才能支付他們簽署的所有義務,並同時為其投資者提供回報。」

基礎設施需求:每年5000億美元的成本挑戰

OpenAI的發言人引述了Altman和Friar本週的評論,並補充道,該公司正在追求一個「百年一遇的機會,需要與時俱進的雄心」。

根據Bain & Company的《2025年科技報告》,到2030年,對運算(compute)的總需求可能達到驚人的200吉瓦。為了滿足這項預期需求而建立足夠的資料中心,每年將耗資約5000億美元,這意味著AI公司必須合計創造2萬億美元的年收入才能負擔這些成本。Bain表示,即使公司全力投入雲端和資料中心,「這個金額仍會比資助全部投資所需的收入短缺8000億美元。」

儘管前方挑戰重重,OpenAI的Altman本週二仍不以為然,他駁斥了基礎設施支出過度的觀點。「這是提供AI服務所需的代價,」Altman表示。「與之前的技術革命或過往版本的網際網路不同,現在需要大量的基礎設施,而這僅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資料來源:CNBC

Loading

在 Google News 上追蹤我們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