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世代為何「難以受僱」?一位暢銷書作家給出3大建議

記者彭夢竺/編譯

現今的職場出現了明顯的價值觀鴻溝,Z世代(Gen Z)所重視的與企業人資主管所尋求的員工特質,存在著巨大的差異。

Becoming You Labs 近期利用其價值觀評估工具「The Values Bridge」進行了一項研究。結果顯示,Z世代最看重的三大價值觀是自我照護(self-care)、真實自我表達(authentic self-expression)和助人(helping people)。

隨著Z世代工作者重返辦公室,他們正在以自己的方式重塑企業文化。(圖/AI生成)
隨著Z世代工作者重返辦公室,他們正在以自己的方式重塑企業文化。(圖/AI生成)

然而,負責招聘的主管們卻在尋找重視成就(achievement)、學習(learning)和努力工作(hard work)的員工。交叉比對這兩項研究發現,只有2%的Z世代與其未來上司的優先順序相同。

世代價值衝突:企業與求職者均感「困惑與挫折」

這項研究結果引發了企業界強烈的反應。一位執行長直言:「這正是我們無法招聘到人的原因。」一位醫院高層更坦率地說:「我們現在必須僱用2到3位新醫生,才能取代一位即將退休的醫生。他們告訴我們,不應該期望他們努力工作,因為心臟科醫生的生活已不如從前。」

一位人資主管總結了所有評論:「這太瘋狂了,但也證實了我們的觀察。」

相對地,Z世代的反應截然不同。

一位剛畢業的學生在TikTok上反駁:「如果嬰兒潮世代的價值觀毀了世界,我們為什麼要照著活?」另一位補充:「老人們之所以討厭年輕人,是因為我們的生活方式證明了他們的人生是浪費的。我不想在臨終前才後悔自己沒有工作得更多。」

這場激烈爭論突顯了企業與年輕人之間的深層矛盾。更糟的是,AI的威脅正籠罩著這一切,它可能取代Z世代本來就難以獲得的少數入門級工作。

面對這種困境,《華爾街日報》頭條曾形容的「難以受僱」(unemployable)的Z世代該怎麼辦?98%將自我照護、真誠和利他主義置於公司成功和職涯晉升之上的Z世代,是否有兩全其美的出路?

紐約大學斯特恩商學院(NYU Stern School of Business)教授、暢銷書作家 Suzy Welch 給這些處境艱難的Z世代的建議。

123rf
Z世代從事研發替代役是如何光景?用人單位又該注意什麼呢?

建議一:正視財富在個人價值觀中的位置

在課堂上,Welch教授會要求學生誠實面對自己對財富的渴望。她指出,人們很少對自己與金錢的關係說實話,因為「想變得富有」似乎帶有負面觀感。

但她強調,沒有誠實面對心裡的那個數字,讓你覺得「夠了」的財富額度,就無法做出永續的職涯決策。研究顯示,42%的Z世代將富裕(affluence)列為其前五大價值觀之一;35%視為中等價值;23%則排在後五名。

一旦了解財富在心中排名如何,就能更明智地選擇是否要「向那2%的優先順序靠攏」。畢竟,即使「自我照護」是首要價值,如果「財富」緊追在後,您就必須做出取捨。反之,如果財富只排在第十名甚至第十六名,那麼您的職涯可能性將會截然不同。

建議二:加入或創立一個能容納你價值觀的公司

如果不想壓抑自己的價值觀,最好的策略是尋找一個能支持員工幸福感、真誠與回饋社會的企業。

請關注那些公開宣稱支持員工福祉、真誠和回饋社會的企業名單。但請記住,這些公司通常是求職者的熱門目標,因此在申請時務必準備一份出色的求職信和頂尖的履歷來提升競爭力。

另一個選擇是創業。Welch教授本人是兩次創業者,深知創業的艱辛。但如果您有一個正確的商業理念、市場適配性以及足夠的耐力,那麼創建自己的職場文化將是您實現價值觀最可靠的方式。

建議三:與自己達成一個「十年之約」

Welch教授很少建議人們試圖改變自己的價值觀,因為這通常不會持久。但如果找到工作是當務之急,而財富是長期目標,你可以選擇在一段時間內壓抑自己對幸福感、平衡和真實自我表達的渴望,轉而擁抱成就和以工作為中心(workcentrism)。

換句話說,像嬰兒潮世代一樣,實行延遲滿足。

她建議,如果您決定採取此策略,請勿三心二意或每天重新衡量決定。相反地,請全身心投入,並承諾足夠長的時間來看到成果,她建議整整十年。因為即使是對那2%的人來說,一夜成功也是一個神話。

資料來源:CNBC

Loading

在 Google News 上追蹤我們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