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貿易最新緊張局勢!AI熱潮下的供應鏈挑戰 「銅市場」成關鍵
記者彭夢竺/編譯
在當前AI熱潮和歐洲國防支出增加的推動下,未來10年全球對銅的需求預計將大幅攀升。然而,最新的美中貿易緊張局勢,讓供應鏈的「脆弱性」浮現,凸顯了供應多樣化對於銅市場未來發展的關鍵性。
倫敦金屬交易所(LME)執行長麥特張伯倫(Matt Chamberlain)指出,當前「每個國家」都在關注供應動態,包括交貨地點的多樣性以及冶煉環節的再投資。
AI、國防與能源轉型推動銅需求激增
鑑於AI、國防支出增加和能源轉型將在未來10年內共同推動金屬需求,美國與中國之間重新點燃的貿易緊張,更突顯了銅市場在供應方面的挑戰。
張伯倫表示,最近美中在稀土礦物上的爭端,為銅市場提供了重要的教訓。他向《CNBC》節目透露,近來包括銅在內的多種金屬市場都出現了現貨價格高於三個月期貨價格的「逆價差」(backwardation),暗示短期內供應緊張,這顛覆了市場普遍的共識。
張伯倫近日指出:「市場共識是中長期需求驅動力絕對存在。無論是空調、建築等非常普遍的應用,還是AI和電氣化等尖端領域,我們都能看到這種趨勢。」
供應端挑戰加劇價格波動 LME呼籲多元化供應
然而,目前的價格走勢主要受到供應面因素的驅動,包括多次的供應中斷。張伯倫認為,這最終突顯了全球供應鏈的「脆弱性」。「這些因素相當複雜。有潛在的技術進步,有時對金屬有利,有時則否。這些信號匯總起來,每天都在市場上顯現。」張伯伯強調,銅是驅動AI發展所需的半導體、電纜和冷卻系統的關鍵材料,隨著投資者持續看好AI題材,銅已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
「我們確實需要從中汲取教訓,如何確保銅的供應多樣性?這正是目前每個國家都在關注的問題。」他特別提到,LME正加強對交貨地點多樣性的關注,西方生產商之間也正在討論對冶煉產能進行再投資。
西方聚焦永續發展與新冶煉廠投資
本週稍早傳出,歐洲最大的銅生產商奧魯比斯(Aurubis)正與川普政府洽談,可能在政府支持下於美國建造一座新的銅冶煉廠。這家德國公司上個月剛在喬治亞州里奇蒙郡啟用了新的銅回收廠,作為其進軍北美銅回收市場的戰略佈局。
張伯倫觀察到:「有時阻礙西方發展的是環境標準。我們正在研究是否能發現一種永續性溢價。」他認為:「對於一些正投資於永續性的西方冶煉廠來說,如果能因此獲得更高的價格,將會有所助益。」
報告示警:銅恐成能源轉型「戰略瓶頸」
根據伍德·麥肯錫(Wood Mackenzie)的分析,未來10年全球銅需求量可能每年增加820萬噸(Mtpa),達到4,270萬噸,增幅高達24%。
這家能源與自然資源研究顧問公司表示,AI和資料中心、國防支出增加、印度與東南亞的快速工業化,以及電動車與再生能源的能源轉型這四大趨勢的匯聚,恐將推高價格波動並進一步放大需求。該機構預測,到2035年,銅的總需求成長率可能會攀升至40%。
伍德·麥肯錫研究總監兼銅研究負責人查爾斯·庫柏(Charles Cooper)警告,銅正成為全球能源轉型的「戰略瓶頸」。
庫柏表示:「大宗商品供應鏈中斷及其導致業界無法順利供貨的影響,將會被強烈感受到。如果各國政府和投資者不採取行動,我們將面臨把這種電氣化金屬,變成稀缺金屬的風險。」
資料來源:CN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