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歲長者擁有驚人記憶力!「超級老人」研究揭密 延緩失智症新策略
記者彭夢竺/編譯
一項持續25年的「超級老人」(SuperAger)研究為認知科學投下震撼彈:認知能力衰退並非老化的必然結果。 美國西北大學(Northwestern University)的科學家發現,這些80歲以上的長者記憶力仍和年輕人一樣敏銳,其背後的生物學機制,可能為延緩或預防阿茲海默症等失智症提供嶄新策略。

什麼是「超級老人」?
「超級老人」指的是年齡超過80歲,但在記憶力測驗上的表現,卻與比他們年輕30歲(約50至60歲)的人不相上下。這群人挑戰了長期以來認為心智衰退是老化過程中不可避免部分的觀念。
該計畫始於1990年代末,由西北大學梅蘇蘭認知神經學與阿茲海默症中心創始人M. Marsel Mesulam博士首次提出「SuperAger」一詞。自2000年以來,已有290位「超級老人」參與了這項研究,並且有77位在逝世後捐獻了他們的大腦供科學家進行深入分析。
抵抗或不受有害蛋白質影響
研究的核心發現來自對「超級老人」大腦的直接檢視。西北大學費恩伯格醫學院的精神病學教授Sandra Weintraub博士指出,這是「震驚世界的發現」。
科學家們發現「超級老人」之所以能保持卓越記憶,主要透過2種機制:
- 抵抗機制(Resistance):他們的大腦根本不產生或極少產生類澱粉蛋白(Amyloid)和濤蛋白(Tau),即阿茲海默症的主要病理標誌物——斑塊和神經纖維纏結。
- 彈性機制(Resilience):他們雖然產生了這些斑塊和纏結,但這些病變對他們的大腦組織和認知功能沒有產生任何實質影響。
大腦保持「青春」關鍵在於皮質厚度
除了對抗或不受蛋白質影響,「超級老人」的大腦在結構上同樣展現出異於常人的年輕特徵:
- 無明顯皮質變薄:與典型老化的大腦相比,「超級老人」的大腦皮質(Cortex,大腦最外層)沒有明顯變薄。
- 前扣帶皮質更厚:他們的前扣帶皮質(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甚至比年輕人還要厚。這是大腦中一個對決策制定、情緒和動機整合至關重要的區域。
- 獨特的腦細胞:「超級老人」擁有更多與社交行為相關的馮·埃科諾神經元(von Economo neurons),以及對記憶至關重要的內嗅皮層神經元(Entorhinal neurons),這些細胞都比一般老年人更大且更多。
社交活躍是共同特徵
除了生物學上的優勢,研究人員也觀察到「超級老人」在生活型態和人格特質上的共同點:儘管他們的運動習慣各異,但他們普遍都高度社交(highly social),並維持著強大的人際關係。
這份研究成果已作為一篇透視文章(Perspective Article),發表於學術期刊《阿茲海默症與失智症:阿茲海默症協會期刊》(Alzheimer’s & Dementia: The Journal of the Alzheimer’s Association)的特刊中。
Weintraub博士總結,這項發現證明了老年時擁有卓越記憶不僅是可能的,而且與獨特的生物神經學特徵相關。「這為我們開啟了新的干預途徑,目標是將大腦健康保存至生命的晚期。」
共同作者、Feinberg醫學院精神病學副教授Tamar Gefen博士也向捐獻大腦的參與者致謝:「透過大腦捐獻,科學發現得以在逝世後持續進行,這是一種科學上的不朽。」
資料來源:ScienceDaily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