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證實:「零卡汽水」沒比較健康 喝太多恐傷肝

記者鄧天心/綜合報導

在追求「無糖」的減肥風潮中,許多人改喝標榜低糖或零卡的汽水,但最新研究顯示,這類飲品同樣可能對肝臟造成潛在危害。

在2025年歐洲消化系學會(UEG Week)上公布的一項大規模研究指出,經常飲用含糖飲料(SSB)或低糖、無糖飲料(LNSSB)的人,罹患代謝性脂肪肝(MASLD,原稱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風險明顯增加。研究追蹤了來自「英國生物銀行」的12萬3788名成年人,所有參與者在研究初期皆無肝病症狀。

e6625ae9 8abb 4609 8a3a 81d7ca35e89e
研究顯示,即使是每天一罐低糖汽水,也可能增加慢性病風險。(圖/AI示意圖)

延伸閱讀:

更年期會「腦霧」?研究發現:與灰質縮減有關 但能自我修復

研究團隊透過反覆的飲食問卷紀錄分析發現,每日飲用超過250克任意類型飲料者,風險顯著上升,飲用低糖或無糖飲料者患代謝性脂肪肝的風險增加約60%,而喝含糖飲料者則增加約50%。在中位10.3年的追蹤期中,共有1178人罹病,其中108人死於肝臟相關疾病。雖然含糖飲料與肝臟相關死亡未見直接關聯,但低糖飲料卻與此相關,兩者均與肝臟脂肪累積程度升高有顯著關係。

代謝性脂肪肝是全球最常見的慢性肝病,估計影響超過三成人口,當肝臟脂肪堆積過多時,會引發炎症,進一步可能導致肝炎甚至肝硬化。

負責研究的首席學者劉立和(Lihe Liu)指出,含糖飲料早已被視為健康隱憂,但許多人誤以為「減糖」或「無糖」飲料較為安全。他表示:「研究顯示,即使是每天一罐低糖汽水,也可能增加代謝性脂肪肝風險。這挑戰了長久以來『人造甜味飲料較健康』的觀念,提醒大眾重新評估它們在日常飲食中的角色。」

談及機制,研究團隊解釋,含糖飲料中的高糖分會造成血糖與胰島素急速上升,促進體重、尿酸與肝臟脂肪的堆積;而無糖飲料則可能透過改變腸道菌群、影響食慾與胰島素分泌,間接損害肝臟健康。

研究指出,用「水」替代含糖或無糖飲料的參與者,代謝性脂肪肝風險可分別降低約12.8%與15.2%。研究團隊呼籲,限制含糖及人造甜味飲品應列入預防代謝性疾病的整體策略中,不僅有助肝臟,對心臟、腎臟與代謝健康也具保護作用,研究團隊強調「最安全的選擇依然是水,它不會增加代謝負擔,也能防止脂肪在肝臟堆積。」

資料來源:Science Daily

Loading

在 Google News 上追蹤我們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