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首次觀測到太陽微型扭轉磁波 揭開日冕超高溫之謎
記者林育如/編譯
科學家利用全球最強太陽望遠鏡,首次直接觀測到太陽大氣中微小尺度的磁力扭轉現象,這一發現或將解開長久以來困惑天文學家的謎題——為何太陽大氣層溫度隨高度升高,遠高於表面。

這項研究依據位於夏威夷的 丹尼爾.K.井上太陽望遠鏡(Daniel K. Inouye Solar Telescope) 的資料,證實了日冕中存在名為「扭轉阿爾芬波(torsional Alfvén waves)」的微型磁波。阿爾芬波早在1942年由瑞典諾貝爾物理學家漢尼斯.阿爾芬提出,是在帶電等離子體中傳播的磁力擾動。此前,科學家僅觀測到與太陽耀斑相關的大型阿爾芬波,而微小、持續存在的扭轉波則長期未被發現。
領導研究的英國北安布里亞大學理工物理數學教授理查.莫頓(Richard Morton)表示:「這項發現結束了自1940年代以來的漫長追尋。」長期以來,科學家推測這些微型波能將能量從太陽表面持續傳送至上層大氣,驅動太陽風並加熱日冕至數百萬度,遠高於太陽表面約5500攝氏度的溫度。
延伸閱讀:
嫦娥六號月球樣本揭39億年前撞擊痕跡 CI隕石可能帶來水與生命有機物
國際太空站進入倒數五年!2030年墜海焚毀 人類太空合作時代即將落幕
愛因斯坦宇宙常數可能有變?科學家發現暗能量或隨時間演化
莫頓指出,研究結果對理論模型提供了關鍵驗證,「我們終於可以將觀測結果與模型直接比對」。團隊在2023年10月望遠鏡調試期間,追蹤到加熱至160萬度的鐵原子,觀測到磁力環兩側微弱的紅移與藍移,正是扭轉阿爾芬波的標誌性訊號。
這些波如螺旋般扭動太陽磁力線,運送能量向上至日冕並釋放為熱量。科學家利用光譜技術觀測等離子體運動,藉由光的紅移與藍移捕捉這種細微扭轉,成功揭示了即便在最平靜的太陽區域,日冕仍充滿扭轉阿爾芬波。
莫頓強調,這一長期追尋的觀測不僅解答了太陽大氣加熱之謎,也為未來研究扭轉波如何傳播與釋放能量提供了新方向。相關研究成果已於10月24日刊登於《Nature Astronomy》。
資料來源:Space.com、ScienceDaily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