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涯領航】從「光學基礎」到「智慧感測」 光電系如何點亮科技業的未來?
媒體中心/台北報導
光電工程學系(光電系)作為光學、電子、材料科學的交叉學科,一直以來都是台灣科技產業,特別是顯示器、LED、半導體光刻等領域的關鍵人才來源。然而,隨著AI、自駕車、高頻通訊(5G/6G)以及元宇宙等新興技術的爆發,現代科技業對光電人才的需求已從過去單純的元件設計,轉向系統級的整合與智慧感測應用。
光電系畢業生必須意識到,傳統與現代專業人才的界線正在模糊。掌握光電的核心優勢,並結合跨域技能,是成功晉升科技業頂級戰力的不二法門。

技能轉型:傳統與現代光電人才的差異
傳統的光電工程,常聚焦於光學元件設計、基礎物理原理和獨立光電儀器的操作。但現代科技業更重視光電技術與電子、資訊、材料的深度融合。
在知識核心方面,傳統光電人才專注於光學、物理原理及獨立光學系統設計;而現代人才則專注於光機電軟體整合及智慧感測系統架構。在技術應用上,過去主要應用在 LED/OLED顯示器、傳統光纖通訊或光學鏡頭設計;現在的應用則擴展至光達(LiDAR)、AR/VR顯示、高速光通訊IC及AI感測器等尖端領域。
對於必要技能的要求,傳統人才重視實驗操作與光學模擬軟體(如Zemax);現代人才則必須具備程式設計、訊號處理以及半導體製程的基礎。產業角色上也發生了轉變,傳統上多為元件或模組設計師,現在則成為「系統整合工程師」或「光電半導體製程工程師」。
總體來說,現代科技業需要的不再是單純的「光學專家」,而是能夠將光訊號與電子訊號、軟體演算法整合運作的「光機電整合系統工程師」。
畢業前超前部署:鎖定「電子」與「資訊」的交集
光電系學生若想在畢業時快速接軌產業最新需求,應在學期間鎖定以下核心技能進行準備:
- 強化電子學與半導體製程基礎
由於光電元件(如雷射、檢測器、光通訊 IC)與半導體製程高度相關,補強電子知識至關重要。 - 跨領域修課與程式設計應用
數據處理和系統控制是光電系統智慧化的關鍵。 - 累積光機電整合專案經驗
相比於紙上談兵,業界更看重實際動手做出系統的能力。
光電系獨有優勢:科技業的「感測與視覺」守護者
若畢業前沒有特別準備,光電系也能展現光電系的強大優勢。
(1)展示「問題分析與量測能力」
光電系學生熟悉儀器操作、光學量測、數據驗證流程,這些都是企業非常需要的工程能力(特別是面板廠、感測器廠、晶圓代工)。
(2)強調能快速學習新技術
光電涉及物理、電子、材料、製程,本身就是跨領域。企業普遍認為光電背景具備:「跨領域潛力比其他科系更強」。
(3)建立最基本的軟體工具能力
即便只具備入門程度的 Python/MATLAB,也能讓企業看到你的學習意願與可培養性。
(4)用專題或報告凸顯應用能力
即使不是實驗室研究,只要是光學模擬、影像辨識、LED/雷射相關設計、光電材料實驗都能成為面試亮點。
1111職涯專家陳坤平指出,光電系畢業生若想在科技業脫穎而出,核心並非單一專業深度,而是是否具備跨領域學習能力與快速掌握新工具的速度,儘早掌握產業趨勢,補強程式、資料分析與系統整合等能力,在履歷上清楚呈現專題成果、量測與實驗能力,只要方向正確、持續累積,光電背景仍是科技業高度需求的人才來源,具備相當亮眼的發展潛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