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就業大洗牌!2030年前將誕生7,800萬新職位 技能落後恐被淘汰

記者林育如/編譯

根據世界經濟論壇(WEF, World Economic Forum)最新發布的《2025未來工作報告》,到2030年全球將出現高達 1.7億個新工作崗位,但同時約有9,200萬個職位面臨消失,最終淨增約7,800萬個就業機會。這波就業浪潮背後,是技術進步、人口結構變動、地緣經濟緊張與綠色轉型等多重力量共同推動。

5 3
面對AI的衝擊,企業已有回應策略:有77%的雇主打算為員工開展技能提升計劃。(圖/AI生成)

報告指出,最迅速成長的崗位集中在科技、數據與 AI 領域,但不只是高科技產業在擴張:送貨司機、照護人員、教育者及農業工作者等基礎職位也將大幅成長。

然而,看似樂觀的數字背後隱藏著棘手挑戰──技能缺口仍是企業轉型最棘手的阻礙。高達63%的雇主認為,目前員工技能與未來需求脫節,而約40%現有職能將在未來十年內改變。

若以100人代表全球勞動力,推估有59人需要重新培訓或提升技能,其中有 11 人極可能無法獲得所需支持,意味著中期有超過 1.2 億人存在失業風險。

延伸閱讀:
Z世代的未來職場 AI正在悄悄改寫遊戲規則
AI正在偷走你的工作?真相其實沒那麼簡單!
調查證實:Z世代不介意薪水被公開 最怕公司不公平

在技能需求方面,AI、大數據、網路安全等技術類能力的需求將飛速成長;但同時,人類核心能力如分析思考、創造力、韌性與團隊協作,也將變得更加重要。

面對AI的衝擊,企業已有回應策略:有77%的雇主打算為員工開展技能提升計劃,但也有41%的公司預計將因部分工作被自動化而縮減人力。報告中提到,近一半企業考慮將在AI高風險崗位的員工,轉調至其他部門,以化解失業衝擊。

展望2030年,就業市場將出現顯著重構。農業工人、送貨司機、建築工人等基層角色預計將大幅增長;護理人員、老師等照護與教育工作者亦是需求大戶。另一方面,隨著生成式 AI 與可再生能源崛起,工程師、環保技術人員、AI 專家等專業職位需求大增;但部分職位如收銀員、行政助理甚至平面設計師,則可能因自動化遭到衝擊。

資料來源:WEF, World Economic Forum

Loading

在 Google News 上追蹤我們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