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高階主管:「AI基礎設施」能力需每6個月翻倍 才能應對需求
記者彭夢竺/編譯
為滿足對AI服務的龐大需求,Google AI基礎設施負責人阿敏·瓦達特(Amin Vahdat)向員工表示,公司必須每6個月將其服務能力翻倍。他強調,AI競賽中最關鍵也最昂貴的部分,就是基礎設施的建設。

內部簡報曝光:未來4至5年需求暴增千倍
在11月6日的一場全體員工會議上,Google Cloud副總裁瓦達特進行了名為「AI基礎設施」的簡報。其中一張投影片明確指出:「現在我們必須每6個月翻倍….在未來4至5年內實現下一個1,000倍。」瓦達特在會上表示:「AI基礎設施的競爭是AI競賽中最關鍵,也是最昂貴的部分。」
Alphabet執行長桑德爾·皮查伊(Sundar Pichai)和財務長阿納特·阿什克納齊(Anat Ashkenazi)也出席了會議並回答員工提問。此簡報發布於Alphabet公佈優於預期的第三季財報後一週。
Alphabet今年已是第2次上調資本支出預測,將其提升至910億930億美元的範圍,並預計2026年將「顯著增加」。超大規模數據中心同業微軟(Microsoft)、亞馬遜(Amazon)和Meta也提高了資本支出指引,這4家公司預計今年總計將花費超過$3,800億美元。
不只花錢競爭 更要靠自研晶片與高效模型取勝
瓦達特強調,Google的目標不一定是「在支出上超越競爭對手」,而是要提供比其他地方「更可靠、更高效能、更具擴展性」的基礎設施。他提到,除了擴建基礎設施,Google還透過更高效的模型和自研晶片來增強運算能力。
上週,Google發布了其第七代張量處理單元(TPU)Ironwood,聲稱其能效比2018年的第一代雲端TPU高出近30倍。瓦達特指出,Google擁有DeepMind這一大優勢,能對未來AI模型的發展進行研究。
他設定的目標是:「我們必須能夠以相同的成本,並且越來越多地以相同的功耗和能源水平,提供1,000倍的能力、運算、儲存和網路。」他承認這並不容易,但相信透過協作和共同設計可以實現。
皮查伊回應「AI泡沫」質疑:低估投資風險更高
面對員工對「AI泡沫」可能破裂的質疑,皮查伊表示,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也是當前熱門的話題。許多投資人對未來幾年投入數萬億美元的預期支出是否合理感到懷疑。
皮查伊重申了他過去的觀點,即投資不足的風險更高。他強調了Google雲端業務的強勁表現,該業務當季營收年增34%,超過150億美元,積壓訂單達1550億美元。「在這些時刻,這(投資決策)總是困難的,因為投資不足的風險非常高,」皮查伊說。
「事實上,我認為如果我們有更多的運算能力,雲端業務的數據會好得多。」皮查伊指出,公司採取嚴格的紀律方法,並強調其業務的穩健性和資產負債表的強度:「我們比其他公司更有能力承受失誤。」他預計2026年的競爭將是「激烈」的。
運算能力是瓶頸:新模型推出受限於算力供應
儘管Google本週推出了最新的AI模型Gemini 3,並不斷推出如影片生成工具Veo等先進AI應用,但皮查伊坦言,運算能力的供應是主要瓶頸。他以Veo為例:「Veo推出時多麼令人興奮。如果我們能將它提供給更多的Gemini應用程式用戶,我認為我們會獲得更多用戶,但我們不能,因為我們受到運算能力的限制。」
另一項高票的員工提問指出:「資本支出的增速明顯快於我們的營運收入增長」,詢問公司在未來18至24個月內實現「健康的自由現金流」的策略。財務長阿什克納齊回應,公司有多個前景看好的機會,包括將更多客戶從實體數據中心轉移到雲端。她總結說:「我們面前的機會非常巨大,我們不能錯過這個動能。」
資料來源:CNBC
![]()






